穆罕默德·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

摘录自:《全球创新260讲》|王煜全-164期

今日内容看点

通过阅读今天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

诺贝尔和平奖为何颁给尤努斯?

什么是格莱珉模式,它是如何运行的?

如何有效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我们现在都在倡导建立“信用社会”,无论是机构信用平台,还是个人信用平台,都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客户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工作、收入、资产情况等等,通过一整套严格审查,还有科学计算模型,获得一个信用评分或者等级,然后再发放贷款或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而且,大家通常都认为,那些高净值人群,以及有资产、有抵押物的中产阶级的信用会比较好,所以也就容易享受到各种金融服务。

那我们就不得不问一句,中低收入群体或者穷人们,能享受到类似的服务吗?

那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专门给穷人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它不仅不需要抵押物,甚至不需要签合同,而且它居然还能运行得很好,它就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英文是 Grameen Bank,它的创立和运行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其实穷人也是有信用的,而且他们的模式被证实是一种消除贫困的有效方式。

多说一句,在习近平和温家宝的支持下,2014年“格莱珉银行”启动了中国计划。

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一、穆罕默德·尤努斯

那么首先,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他是一位经济学家、银行家,也是一位公益创业家。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在金融史上首次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模式,专门给那些无法获得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穷人贷款,成功地让金融服务也能惠及到贫困人群,所以尤努斯也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

这里顺便说一句,“格莱珉”在孟加拉语中是“乡村”的意思,所以格莱珉银行也被称为“孟加拉乡村银行”。

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穆罕默德·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_第1张图片
穆罕默德·尤努斯

尤努斯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做珠宝生意的,他的母亲一共生了14个孩子,其中5个都夭折了,在所有孩子里尤努斯是最大的,在大家庭和众多兄弟姐妹生活的经历也让尤努斯学到了同理心。

尤努斯青年时期学习成绩优异,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65年,他获得了一份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大学学习,并最终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尤努斯回到母校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二、微额贷款

1976年,尤努斯带着学生在大学附近的一个村庄进行调研,看到一个农妇在制作竹凳,这个农妇告诉他,制作竹凳的本金是高利贷贷款来的,除去高利贷利息,做一个竹凳只能赚0.5塔卡,相当于当时的2美分,收入是极其微薄的。如果不是因为高利贷的资金成本高,制作一个竹凳实际是能赚3-5塔卡的,这等于原来收入的6-10倍。

在后面的调研中,尤努斯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村里还有42个人都是通过高利贷借款的。

这件事对尤努斯触动很大,他非常想自己给他们这些钱,但是理智阻止了他这么做,因为眼前的施舍不能解决这些家庭长期的贫穷问题。

尤努斯认为,造成穷困的根源并非是懒惰或者缺乏智慧,而是这种状况造成穷人们连做一些小生意、创造自我雇用机会的启动资金都没有。

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工作,高利贷的成本也让穷人们无法通过努力改善贫穷现状。

于是,尤努斯拿出27美元,让学生借给这些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钱。结果,农妇们很守信用,实现了承诺。

于是,向穷人提供“微额贷款”的想法就此诞生,这也是格莱珉银行起源的故事。

三、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认为,消除贫困需要采取可持续的方式。

在银行成立初期,银行资金的来源主要靠捐赠,从2005年起,格莱珉银行宣布不再接受任何捐献,只依靠银行自身运营盈利。

而且和传统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只贷款给穷人,没有抵押,也没有专职的风控人员,它到底是如何实现持续运营的呢?

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点,他们为穷人量身定制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和灵活的偿付机制。

比如他们的主要贷款产品是“基本贷款”,也就是说,借款客户一开始借贷就从“基本贷款”开始,额度、期限根据客户的借贷能力和生产经营的项目来决定,提供平均每笔额度为100美元的微额贷款。贷款采用简单的年单利计算形式,大约20%,略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但远远低于高利贷。

借款客户开始采用“整贷零还”的模式,通常贷款的第二周就开始每周分期归还本息。如果客户第一次如期还款,马上就可以申请第二期贷款。一旦客户遇到困难,无法按期正常还款,银行就重新安排还款计划。

格莱珉银行除了基本的贷款产品,还推出了很多特别贷款产品,用来满足穷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比如说有住房贷款、农耕期间贷款、饮用水或灌溉设备贷款等等。也为极端贫困的人创立了“乞丐贷款”产品,进行免息,由借款人自己选择如何分期还款。就是在格莱珉银行的支持下,有些“乞丐用户”逐渐转变为挨家挨户售卖商品的小商贩,从而升级为“普通借款人”。

第二点,他们首创了“团体贷款(solidarity lending)”模式。

这就是最出名的格莱珉模式,银行和贷款人之间不签署任何的法律合同,整个运作只是基于“互信”,只不过格莱珉信任的不是个人,而是“团体”。

格莱珉银行要求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的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每5人组成一个小组,绝大部分组员是女性。小组中的每个人之间,不同的小组之间都互相支持和监督。

这种制度安排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小组内部还能激发起更大的竞争意识、更强烈的相互支撑意识和氛围,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

穆罕默德·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_第2张图片

实际上,要组建一个这样的小组,对普通的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妇女来说是不容易的。因为她们必须自己去找组员、去找创业项目,并且只有全部组员通过银行的面谈后,才能得到贷款。

这个过程可能要花几天时间,也可能要花几个月时间。但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筛选出了那些能够认真对待,而且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机会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她们能正常偿还贷款的可能性。

通过了贷款审批还没完,格莱珉针对团体贷款采用“2-2-1”的顺序放贷。这个2-2-1是指最初只有2名成员可以拿到贷款。根据她们的偿还情况,另2名成员再申请贷款,而小组的组长最后才能拿到贷款。

你看,通过顺序放贷这样一个机制,轻而易举就将后面申请的人和小组长变成了免费的“风险控制官”,因为前面的人没有按时还贷,后面的人就拿不到贷款了,这就让格莱珉银行不需要再安排专职的风控人员了。

最后,格莱珉模式还会提供财务培训,组织还款周会。也就是说,每个“团体贷款”小组成立的初期,在拿到贷款之前,小组都会集体接受借贷和财务知识的密集培训。

此外,在贷款发放后,银行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和小组开会,解释银行的规章制度,对成员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困难给予帮助。还会督促成员按期还款,并确保贷款的款项都用在了经营活动上。

正是通过这些培训,穷人们增加了财务知识,实践了好的理财方法,比如储蓄、推出养老金账户、提供保险产品等,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不会重返贫穷。

第三点,格莱珉银行通过发起“乡村手机计划”来消除“数字鸿沟”。

在奉行通过商业来消除贫困理念的同时,格莱珉银行还通过信息和科技帮助穷人能够更多地和外界联系,因为这能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获取市场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业。

所以在1997年,格莱珉银行和一位年轻的创业家伊卡柏·卡迪尔共同发起了“乡村手机计划”,合作成立了一家叫 Grameen Phone 的手机电信公司。

只要是格莱珉银行的用户,就可以贷款买手机,借助手机来提高生产沟通效率、增加和家人朋友间交流财务知识信息的频率,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更安全高效地转账汇款。

在利用科技帮助贫困人口赋能方面,格莱珉银行还有很多成功的尝试,比如说成立 Grameen Communications 来提供软件开发、信息入口,还比如发起“乡村计算机和互联网”项目,帮助提高国家和区域的信息科技基础建设。

这些项目都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希望帮助贫困人口掌握先进科技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摆脱贫困、运用科技创造财富。


今日内容小结

今天我们介绍了“微额贷款”概念的创始人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的运营模式,希望你能掌握以下三点:

第一,格莱珉银行打破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原理,并不是没钱就不能贷款。事实表明,穷人也能很讲信用,完全可以获得和实际需求、和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第二,通过对银行运营模式的创新,例如,推出“团体贷款”“整贷零还”等模式,为穷人提供最合适的信贷与金融服务,最大程度增加了摆脱困境的机会。同时利用互助小组内生性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代替了抵押担保制度,保证了银行持续运营。

第三,格莱珉奉行“授人以渔”的理念,比起慈善捐赠,商业方法才是最有效且可持续消除贫穷的方式。除了金融服务以外,还通过培训、利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消除因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数字鸿沟”。

今日思考题

现阶段我国仍然有超过5000万人是贫困人口,在国家“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格莱珉银行对我国消除贫困有什么启示与借鉴意义呢?你可以想出其它的商业方式来帮助消除贫困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