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雪江湖】“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

金书没有平庸之作,硬要来凑,三部勉强入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从1957年的“书剑”开始,金书绵延至1972年封笔,长短十四部耗时16年,少不得把初创,高峰直至收笔的时间关系考虑进去,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作品成熟与否。

【剑雪江湖】“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_第1张图片

《书剑恩仇录》

从文风和笔法来看,不失为一部平实稳当之作,无大失,亦无大成。但是风格初现,尤其在下卷,性情风范乃出。从选材来看,起点着实不凡。便令当时看惯江湖的读者耳目一新。上卷行文舒缓,个人色彩尚不浓郁,看过朱贞木,宫白羽,郑证因作品的人也不难从此文中找到那些名家的影子。人物性格尚待更澎湃的情节来进一步铺排。

《书剑》最特殊的的地方就在于,上卷娓娓而谈,没有一点风波将至的迹象,但从西湖边陈家洛亮出那朵总舵主的大红花开始,波澜斗起,笔法急切快入,收放自如,不见黏连拖遢,起伏连环,一劫未了,一变已生,情节变化之快之急令人喘吁不及。平川起高崖,陡然就成了一座奇峰。

这一点令人颇感困惑,上半卷的金庸不见性格,充其量是个文字上更为精致的还珠楼主而已,而乾隆被俘后的金庸却大梦方觉,如名将领军,翻覆成阵,大开大阖,无论是盗劫乾隆,攻六合塔,大漠狼群,困守玉峰,妙笔频出,武侠大家的风范几乎在几百字的转换之间就顷刻成型。想来想去唯有一个解释:写顺手了。有珠玉在前,而且大多是行辈已尊的前辈文章在眼前,起笔就想能破一境界立一境界的实在不多,但一旦写来入境,渐渐发现前人不足畏时,那时的气势又必非前人所及了。

但是要通论此文,还是能发现缺陷。有人曾说金著是:一碗红烧肉,三分钟就是一个小高潮,三个小高潮之后必是一个大高潮。那就是整体行文时时散漫,结构也算不上严谨工整,但常有异常精彩的片段。金庸不太依靠整体的流畅来表现主题或人物,但整部充满高潮,起伏不断的小说却无疑更能吸引人,有如置身舟上,读者身不由己,直到下了船回头一看,才知道事实上多走了不少冤枉路,很多转折起伏之处,虽然精彩,只是为高潮而高潮,对于整体并无助益。

综上所述,《书剑恩仇录》属平平之作,虽时有高潮,终属慎重文章。但同时也应看到,即便是初创,与当时充斥市场的大量武侠小说相比依然矫然独立。甚至和前辈名家相较也毫无逊色之处。不过就以此书论,超越有之,突破未必。

【剑雪江湖】“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_第2张图片

《碧血剑》

不客气的说,承继《书剑》之旧臼,同时也未能真正摆脱前人套路。从情节和创意上甚至比书剑亦有不如。这时金庸异于凡品的文笔发挥了作用,依靠文笔的力量,这部充满救孤、学艺、下山、交友、锄奸、归隐等典型武侠路数的小说,一出手依然震动天下,读来也不失有趣。如此一部老套的小说,依然得以使读者渴望读下去,则不得不承认与众不同的文风和文笔,是造就金庸一代大家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至。

《碧血剑》 主要人物塑造得太过木讷,袁承志几乎是一个毫无性个和光彩的主人公,他的光彩是依靠在诸如青青之类的配角身上,因此碧书的一大罪过在于,整体过于平庸,埋没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配角光彩。仔细想来,本书的配角几乎个个出色,特别是夏雪宜这个角色甚至可以单独出来另成一传,短短不过两章的含量,却是本书最为丰富的内容。看过金蛇郎君再看袁公子,顿觉索然无味。而且这个角色的掌握真正算的上亦正亦邪,远超日后神雕中那位想亦正亦邪,其实既不正也不邪的杨过。

夏雪宜在金著中是一个真正塑造成功的邪正参半的悲剧人物,每看到山谷中夏温相恋时总忍不住破颜微笑,每看到夏雪宜失手被擒总忍不住扼腕切齿,可惜此人错生在碧血剑中,如此人物却未能求得一个好的归宿。惜哉金蛇郎君。

总而言之,小说平稳得几乎没有失误之处,作者似乎有点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务求无功无过。特别是相比前著,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缩,令人不解。可能的解释则是,金氏并没有全身心放在创作上,明报和电影界的杂务干扰到了作者的写作。

【剑雪江湖】“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_第3张图片

《雪山飞狐》

作者开始对武侠小说的发展和套路尝试进行某种试探性突破,从时间和首创的角度上讲,雪山的悬念味道十分浓厚,充满电影的段落风格,可以冠为,“新公案武侠”的开山之作。很难说古龙是否受了此文一定影响,一些新鲜技法的应用,应对力图出新的古龙有所触动。

小说故意在一个不大篇幅里作结构上的精巧布局,奇案反复,文中有文,电影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在技巧上确实不同于旧派武侠。但是正是由于过份追求技巧,同时重事多于重人,文中的胡斐沦为一个没有味道的失败的主人公。由于悬念制造的太浅,缺少铺派逐渐将读者引入的篇幅,金庸着力表现的案情的意图同时归于普通。从作者的初衷来看,这篇小说则可说平庸二字。而且,前文所造的声势不够充分,胡斐在家仇和爱情选择中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无足轻重,所以结尾那一刀不但不能促人怀想,到成了本文中一处弄巧成拙的败笔。金庸的大气决定了他的小说应以大篇幅大场面见长,玩弄短篇技巧恰是他的不足之处。

当然,抛开技术不谈,单纯看这部小说,仍是一部令人难以释卷的作品,而且可以说,就是这种实际上写砸了的中篇,依然是站在绝大多数动辄数十万言的武侠作家不可企及的高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剑雪江湖】“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