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根本就不用多说一句了。每个人都听过,或多或少也都会背几句。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虽然并没有看全所有写中秋的诗词,但也十二分地认同这一说,并且极愿意把这首词列在最爱的名单上。

北宋词在东坡之前,大家都尽描绘那些面前的景物,继而引发一些感慨或(少数)哲思。内容方面,有的人只细致入微地写人、写物、写景,有的人稍微格局大点儿,写大点儿的空间,写点儿社会、自然、国家等等。主旨方面,大部分人只抒发自己的感情,伤心的、欢乐的,有的人稍微格局大点儿,抒发抒发对自然、人生、命运的思考。总之都是有迹可循。最后以文笔好坏、境界大小来一分高下。

所以词也只能当个“诗余”。因为诗可以气象万千,上天下海,而词不能。

直到苏轼出现。

有时简直如李白附体,可以在瞬间超脱尘世,想象力起得无迹无踪。比如这首《水调歌头》。

我最喜欢的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感觉苏轼觉得自己是从天上来的,所以用的是“归去”。这一句想象力实在惊人,而且有种天真浪漫。

其次是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生命的理解和旷达,全在这儿。

越读越难描述自己的感受,说不出好在哪里。文学欣赏,可能一分靠技巧,九分看感觉。喜爱某部作品,某个作者,就和爱情一样,往往是说不出原因的。和吃饭也一样。好吃在那里,有时候也说不上为什么,甚至难以描述具体的味道。只有当那个味道在口腔绽开、缓缓蔓延的时候,才兴奋至极地“唔唔”地叫“对对!就是这个味道!”

说到月亮,我总要想起张恨水在《金粉世家》里写过的一段。那个朦胧、神秘、充满奇妙色彩的月夜,就是月亮给予我的那个“对对”的感觉。贴出来给大家一起看看。

这月光之下,照着许多人家。人家的痴儿爱女,到了这时,都也拥着温暖的枕被,去寻他的好梦。人心各异,梦境自然也不一样。可惜这梦,只有做梦的人,自己知道。若是那天上月亮里,真有一个嫦娥,她睁开一双慧眼,看月光下这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俊的丑的,大家都在做梦,那梦里所现的贪嗔痴顽,光怪陆离,一些梦中人颠三倒四,都像登场傀儡一般,嫦娥虽然可笑他们,恐怕还是要可怜他们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词集 | 苏轼《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