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总是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我从幼儿园开始一直都是班干部,文体骨干。
后来参加工作了,被选为团支部组织委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大家搞一些诸如学雷锋方面的活动,去孤寡老人家帮助做家务,还去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帮助搞卫生,去桥梁部队慰问军人,帮助士兵们洗衣服,去郊区农村帮农民种地,体验生活等等。
现在离开家乡十几年了,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离开了原来国企单位,这些年一直在私企里工作,打破了以往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觉得自己在重新创业一般,在新的环境里创造自己的角色。
工作之余经常和朋友相约出去玩,大概因为我的性格比较随和,所以我的朋友圈差异很大,我也就被迫在不同的圈子里变换着角色。当然还是最喜欢跟那些高雅的文人墨客在一起游玩。
(1)先说说我最喜欢的圈子吧
这几个姐妹是我的同乡,在家乡时他们个个都是学霸,当年都是被重点大学录取的高材生,现在都是上海这个大都市里的高级白领,平日里冲杀在职场中,个个都属“英雄好汉”,是我心中望尘莫及的榜样,跟他们在一起让我有种拼搏向上的冲动,可以说我的正能量大多来自她们。
平日里大家工作都很忙,居住在上海的四面八方,很少见面,幸好现在通讯发达,微信成了大家彼此沟通的平台,我们几个姐妹建立一个群,有空上来聊聊工作、学习、家庭等等,最让我奋进的就是我们共同走进了“”,大家比赛更文,相互提携,相互鼓励,因为“”让我们的感情又近了一步。
每逢节假日我们就约好出来聚聚,大家都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都是喜欢静中观景的人,每次相聚选地点都要煞费苦心,群里几乎要筹划三五天,群策群力制定出几套计划,然后在从中精选出最佳方案。
上次聚会我们就避开了人流高峰的顾村公园,最后选择了银翔湖公园,大家玩的非常开心,下次的聚会还在筹划当中。
这个圈子虽然我很喜欢,可是聚少离多,远水终究解不了近渴,所以我要有其他的圈子来让我得以释怀。
(2)这是来到上海这些年,结识的一些同事、邻居等朋友
这个圈子是在同事及邻居中筛选出来的,大多都是上海本地人,在对待饮食,交际等等一些事情上,差异还是很大的,为了能让自己融入这里,我还是勉强自己跟她们做朋友,虽然心里不是非常情愿的。
当然不是她们不好,她们本来就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值得交往做好朋友的人,只是地域的差异,使得在交流时存在许多障碍,具体也说不太清楚,只是有时心里觉得有些别扭罢了。
跟这些人相聚,常常都是在咖啡店、饭店里,谈谈工作,生活,有时也难免八卦一下。偶尔也去附近公园转转,特别是邻居时常晚饭后约出来散步,边走边聊也很有情趣,既锻炼了身体,也充实了精神。
(3)游泳健身朋友圈
这个圈子是很有情趣的,经常搞一些比赛、旅游等活动,大家都是有着共同的爱好,彼此交流一些游泳方面的知识,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提高技能,平日里还能相互督促,天天游泳,谁要是缺席了,就会打电话,发微信等追问缘由,偶尔也会聚餐欢乐一下。
这里是让自己每天工作之余享乐的地方,也是让自己的爱好得以发挥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会感到无比快乐和放松。
(4)没有多少文化的“阿姨”圈
我这人性格比较随和,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对身边的人很客气,由于自己跟身边的烧饭阿姨、保洁阿姨年龄相仿,所以她们很愿意接近我,喜欢跟我在一起聊天。
休息的时候常常约我一起去旅游,我现在又是一个很寂寞的人,所以基本有约必到,不过跟阿姨旅游又是另外一番情趣。
我居住在上海郊区,这里的本地阿姨基本都是拆迁户,个个家里最少三套住房,她们这年纪基本都退休了,不过身体都是棒棒的,每个月几千元的退休金,还都是闲不住的人,再出来打一份工,由于没有什么文化,普通话也讲得不太标准,只能做一些诸如烧饭,保洁等工作。
经济上她们都是很富足的,不过骨子里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很根深蒂固的,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跟他们出去旅游还是很风趣的,记得有一次去周庄玩,从这里过去路程就用了2个多小时,中间有一段路还是打的的,当时因为门票100元,她们就不肯买票进去,一定要在景点外面兜一圈,认为来得晚花100元进去,看不了多久就得出来不合适,我说我请客她们也不肯,所以就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了,我都要笑死了,觉得这几个阿姨真搞笑。
后来又约我去迪士尼,我说周庄门票100元,你们都不舍得花,迪士尼就更贵了你们舍得进去吗?她们说我们不打算进去,就是在外面看看兜一圈,她们似乎不在意看什么,只是享受这一路的奔波,还有那些欢声笑语。
来到上海这些年,我的快乐大多都是在这些朋友圈里。
有一次偶尔跟朋友谈及此事,朋友哈哈笑着说:“你真是个变色龙,在不同的圈子里变换着角色。”可我觉得我的角色并没有变,只是融入在这些朋友圈里,跟她们一起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快乐,虽然圈子里的人群不同,可里面纯真的快乐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