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犹太文化中学习如何做妈妈

世上最聪明的人是谁?

很多人都会回答犹太人。

犹太人占全世界人口不足0.3%,却创造了世界财富的40%,30%的诺贝尔获奖者由犹太人占据,有人说,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口袋里。

我所知道的犹太民族是出了很多天才的民族,中学时,知道科学史上有位天才式人物爱因斯坦,他是位犹太人,发现了相对论,特别伟大。

大学时,对心理学感兴趣,知道心理学史上有位天才式的人物弗洛伊德,他开创精神分析,梦的解析。

在他们的自传中,对自己的成就的背后,都对母亲有着极高的赞美,可见母亲的教育异常重要。

听完周颖老师犹太教育系列课的 第一节《天才教育的根基:犹太妈妈的三重角色》,再一次对这个民族产生敬畏,从犹太教育文化,从犹太妈妈身上,开始反思自我,反思我们民族的整个妈妈群体,真的,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思考,我们需要从犹太教育文化中吸收太多。总结梳理下自己的听课笔记,希望更多妈妈从犹太妈妈身上汲取智慧。让我们教育孩子的视野更开阔。

1.重新理解爱

妈妈,因爱而生。

你爱孩子(爱人,自己)吗?
你用什么方式爱你的孩子(爱人,自己)?
你的孩子(爱人,自己)有没有感受到你的爱呢?

也请阅读文章的你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这几个问题。

相信很多妈妈都是回答爱的,我们愿意为孩子为爱人付出,牺牲自己。

但是也会有很多妈妈困惑:孩子大了,为什么感受不到我的爱?开始不听我的话,和我作对了呢?

我的爱人似乎也感受不到我的爱,我觉得不被理解,很委屈。

我们很少去怀疑自己爱的能力,也很少思考自己爱的理解与表达是否出了问题。传递情感的通道出了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原爱”,指父母对孩子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付出。妈妈,为爱而生,妈妈对孩子的原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部分父母都忽略了,孩子其实对我们也有原爱,孩子会毫无条件地满足我们的爱。6岁之前,孩子的世界100%都是妈妈。

我重新理解了爱。爱,必须是双方的。爱别人是一种能力。也思考了孩子对父母的原爱。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妈妈,我曾经想过如果没有爸爸妈妈,我自己也不想活了。做过很多事,都是想让爸爸妈妈开心。仍记得小时候参加婚宴,拿到喜糖瓜子自己舍不得吃,带回去给妈妈吃。记得小学的时候,母亲节就开始给妈妈送礼物,买过花瓶,康乃馨,钢笔,制作过贺卡,父亲节时专程跑到老远为父亲买个小蛋糕,当我做这些时我是快乐的,但是我也怀疑过,因为父母说我浪费钱。后来我也理解了父母的口是心非,记得大学时的一个父亲节,给父亲买了一盒过滤烟嘴,送给他时,他来了句:“要这玩意弄啥?”说我就会整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浪费钱。一次,偷偷地看到爸爸在院子里用着过滤烟嘴,脸上笑眯眯的,我知道其实收到女儿的礼物,他们心里是高兴的。

当一方发出的爱,对方接受到并发回来时,这种流动就是幸福的。

听了这一主题后,我也开始用心去感知孩子对我的爱,我很爱孩子,孩子也同样爱着我,一分也不少,我就会觉得陪伴他,竭尽全力付出的过程是幸福的,我不再觉得孩子小只会接受我的爱,而不会表达爱。一次,我的手夹到了,眼看要肿起来,我赶紧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冻荔枝蹲在那冷敷。儿子蹭蹭地跑过来,好奇我怎么了,我说:“妈妈的手夹伤了,很疼,妈妈要冷敷一下。”谁知,他立马抱住我,轻拍着我,他还不会表达,嘴里发出哼哼嗷嗷的声音,像我每次哄他一样。那一刻觉得很幸福。我更加肯定了孩子对我的爱,我也告诉自己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教会他爱人的能力,让爱的通道双向都畅通着。

夫妻之间的爱也是双向的,传递情感的通道任何一方没有接收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去占有去强求,又常常因为不被理解而觉得很委屈难过,甚至争吵。有没有静下心来去想一想你的爱你的付出是不是他需要的?你有没有真正去理解对方?我们需要做得是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联手对抗岁月,成就一个更好的家族。

我们现在的很多很多人,虽然口头上说着我很爱很爱我的孩子,很爱很爱我的先生,实际上是不具备爱的的能力的。但愿你也能重反思自己的爱。

2.理解了妈妈做什么

一个人如何变成了母亲,一位母亲又是如何孕育一个生命,把孩子慢慢抚养长大。

周颖老师给了三副图,用人生的春夏秋来阐释。春,新生命的启蒙,母亲的无私关爱;夏,人生的成长,母亲无私呵护;秋,人生的成功,母亲的无私支持;

所有的爱,最终的目标都是聚合,而只有一种爱,所有的努力,最终的目标是分离,就是母爱。

当听到这部分时,我想起眼前这个两岁大的小生命,他现在是何等地需要我,需要我陪伴在他身边,我们朝夕相处,一起玩乐,可是终究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人生,一年只会有几次的相聚或者更少,他的人生越成功,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越大,那么他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会更少,有种想哭的冲动,哪怕自己内心再怎么不舍,我也要很平静的放手。我会更加珍惜现在陪伴他成长的时光。

听起来很残酷,但他有他独立的人生。真的,一位母亲,你越努力地栽培他,你的内心就需要越强大。

试想,当有一天,你的孩子离开你,你最不放心的是什么?

我想不是他能否考上清华北大,而是他能不能很好地在这个世上活着。具不具备创造财富和幸福的能力。

这其中的教育很重要!

亚洲妈妈特有的情感模式——包含

东方妈妈大多数采用“包含”的行为模式,即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人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包含”的人越多,她们所付出的关心越多,负担也更重!——文恩禧博士

这是亚洲妈妈特有的情感模式,其实在我们的上一辈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母亲永远是那个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人。

当成为了妻子,成了母亲,我们的世界不再是自己,为了先生,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喜好,甚至把先生孩子变成自己的全部。你会发现,你并不幸福,你会对孩子事事包办,就会造成孩子处处依赖,你就会越来越控制。一旦孩子长大,就容易出现叛逆;你的幸福感会很强地依赖你的先生,一但得不到满足,就会埋怨,你的爱也会处处包含着先生,会让他喘不过来气而远离你。

为什么有的妈妈抑郁了,因为最早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

越是孩子先生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是全部),越是容易不顾他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甚至努力让他们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最后却大失所望。当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时,很多东西需要拿出来重新思考:

我把自己放在哪里?我是否为自己的人生慎重选择过?

一个人最重要的独立就是精神上的独立,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和先生,而是首先学会自己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们。

真正的强大,首先是自己强大起来,学会自己爱自己,永远不要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人生。

我想我为什么那么钟爱大V店呢,除了帮助我更好地育儿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不想放弃我自己,想在学习中找回我自己。

3.理解了家庭中的重要分工

什么是家?

周颖老师分享了一个她在幼儿园的案例。

周:家和房子有什么区别?

四岁大宝:外面的是房子,里面的是家。

周:对于里面的家,什么最重要?

五岁琪琪:锅最重要,没有锅,我们就会饿死。

哦,明白了,对于家来说,人最重要,因为人是有生命的。

四五岁的孩子对抽象的概念,已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很惭愧,我们成年人的感知常常如此苍白。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一个家庭,必须有爸爸,有妈妈。犹太教育,之所以做的很好,因为对每个人的角色都定位很清晰。

爸爸塑造孩子的大脑,妈妈塑造孩子的灵魂!

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就是爸爸爱妈妈,夫妻关系远远大于亲子关系。不好的夫妻关系,不会有好的亲子关系的。

4.犹太妈妈的三重角色。

犹太民族出了很多天才式的人物,而他们的背后都会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在这些人物人生传记中,都对母亲有着非常正向的描述。

犹太妈妈是孩子的保护者。

保护孩子几乎是每一个妈妈的天职。每个妈妈都不会否认自己会伤害孩子,而且会有说不完的故事自己是如何如何保护孩子的。可是,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保护,却很容易忽视。

周老师举了一位犹太非常著名的女拉比(犹太中拉比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教授的意思),她有八个孩子,同时也管理着两家上市公司。在她的大孩子上初二时,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特别排斥去学校。后来那位妈妈顶着所有人的压力,选择站在孩子那一边,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生病不舒服,如果你真的不想去学校,那好吧,妈妈就回到家里来,陪着你。”她真的这么做了,带着孩子,治疗的同时,陪他选择他喜欢的学校。最后,孩子的病好了,也平静地回到了传统学校。

假设这样的问题发生在我们国家,或者发生在你我身边,会有怎样的处理方式呢?假如你也拥有教授的身份呢?

身边很多家庭在孩子初二初三的关键时刻,经历过青春期的叛逆,家长气愤孩子的不听话,如果孩子不愿上学,家长很容易加入周围指责的大军。与孩子对抗,甚至施压,强迫孩子。在这样的一场战争中,最终的输家还会是父母。孩子因为爱你,委屈自己,继续痛苦挣扎去了学校,最后也不会有什么成绩,只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

除了身体上的保护之外,情感的呵护也同样重要。一个人的脑力是由父亲开发,而其感情的开发则来自母亲。早期跟妈妈关系好的,青春期的早恋,叛逆会大大降低。

犹太妈妈是孩子的教育者。

与父亲相比,母亲的教育较柔性,但并不表示不威严。犹太妈妈很爱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很有原则,绝不溺爱。比如,孩子吃饭贪玩,过了饭点,绝对不给孩子吃饭。教育信念的坚定很重要,我很爱你,但也很坚定,坚定这件事对你好,一定要坚持。

犹太妈妈是孩子的陪伴者。

犹太妈妈是孩子的陪伴者,她们虽然多子女,但绝不会缺席孩子的成长。不会将孩子托给别人带。

妈妈,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必须变成那样的人,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成为令孩子骄傲的榜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犹太文化中学习如何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