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笔记13:产品世界观的三个主题

《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笔记13:产品世界观的三个主题_第1张图片
产品人生

前几天看到一位同事写了一篇感悟,其中谈到她这几年读书是带着明确的需求和目的,自己感觉或多或少带了明显的功利心。意思是放不下自己,做不到随性而行。

其实我也属于这种性格,无论待人还是工作生活,宁可自己委屈也难以做到放任。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在这种忐忑中前行,没有对与错。

为什么很喜欢梁宁的产品思维课,因为不仅仅讲的产品,更重要讲的是人。常常会走进你的心坎,触动哪根敏感的神经。

这是《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最后一部分:产品世界观。三个章节表达了三个主题。

优秀产品人的“三观”

微观、中观、宏观是一个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虽然说的是看产品的视角,其实诠释的是作为一个优秀产品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中观是方法,是理论依据,是效率之道。
  •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微观是实践,是精耕细作,是深度挖掘。
  • 宏观能力:打大仗。宏观是格局,是运筹帷幄,是战略方针。

虽然工作了二十多年,但直到2018年才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用一句话写了下来:成为一个具有全局视野和系统化思维的产品人。

非严格要求下的对应关系:全局视野对应宏观能力,系统化思维对应中观套路,那什么对应微观体感呢?所以这一点是缺失的。

所以我的人生目标也许可以改为:“成为一个具有宏观能力、中观套路和微观体感的产品人。”

梁宁说,大公司是学习套路的地方,但很难成为高手(是很难不是不能),所以建议毕业去大公司学几年套路是有好处的。要拥有微观体感,还需要自己自立门户。当然这是她的观点,未必普适。

先学套路还是先自立门户培养微观体感,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环境而异,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宏观能力则需要足够的视野和经历,不是看几本书做几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的。突然想起2015/16年在HW时领导让去巴展了解新技术新方向、去世界知名电信运营商客户交流等等,就是在培养宏观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洞察本质,才有把握方向的能力,从而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虽然我在央企见了世面,在外企找了体感,在伟大的HW也学了十几年套路,但通过学习梁宁的课程,知道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满足微观、中观、宏观这三点能力要求,就是一辈子的事。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先看看马云的四级组织观:

  • 三级组织:共同规则。一般的公司职员、学生、生产线的工人、军人、犯人都是共同规则管理。
  • 二级组织:共同利益。平时管士兵是共同规则;打仗要攻城了,谁先进城有赏,这算一种共同利益。
  • 一级组织:共同信仰。共产党早期的故事,就是有信仰的组织。
  • 顶级组织:是至情至性。

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和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桃园结义是中国最美的图景之一,才是至情至性。

再看看梁宁确定的四张牌:

  • 大王是确定性
  • 小王是依赖
  • 红桃K是“不确定性”
  • 黑桃K是“点线面体”

用黑桃K的宏观格局,拥抱红桃K的不确定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但如果缺少大王和小王的确定性依赖,那就不可持续。

按照这个逻辑思考曾经的投资和合伙创业,确定性依赖就成了基本判断条件。 确定性,是一种内心感受;依赖,是一种关系体现。

对一个产品的使用,如果每次使用的反馈不一样,这个产品大抵上就会被放弃。

与一个人的合作,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如果突然变得不确定,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一起合作的J公司合伙人,基本很长时间无反馈无沟通,也没了至情至性的相互依赖,内心已处于“不确定”。从曾经合伙创业的G公司退出,大概也可以解释。

看一个团队的关系,也是如此。上级给下级分配工作,得到持续的阶段性反馈,上级才会放心。如果下级不需要依赖上级,上级也得不到下级的支持,这个组织运作基本上也会崩溃。

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做你有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这是一节总结课。相对于做产品,我更愿意谈做人,把产品能力作为人生的底层能力,向世界交付自己的价值。

  • 李学凌:make things, change things.
  • 王兴:create as god, work as slave.
  • 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新机会属于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科技公司、新品牌公司。
  • 愿你伟大的时代,置身局内。把你一生积累的认知、审美、好恶全部用上,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产品。

愿你拥有自信、财富与荣耀。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笔记13:产品世界观的三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