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

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去看完了电影,因此两个小时看得还挺愉快。

晚上一出放映厅,迫不及待地给小学妹发了来自前方的即时消息,画面美哭了,剧情不咋地,就这样,你爱看不看吧,看了或许能激励你好好画画儿,不看也没啥损失。

小学妹回得很快,那个画风不美很难吧?

令人尴尬的冷场。

这话宁一动了点脑子也接不下去,画风的确美翻天了,但画面越完美,越显得剧情苍白,就像投机取巧的房地产商盖得那一大片空空荡荡没人住的居民楼,环境装修都不错,什么名画真迹古董都挂在粉刷得莹白的墙上,可就是没人气啊,隔了整整一条美食街的距离都能闻见浓得呛鼻的铜臭味。

电影还未正式上映前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一是画风,其二是角色,虽然正片里的音乐不尽如人意,但从几个预告片来看可以把音乐算作其三。

看了正片,可以说最期待的这几点里发挥的最好的只有画面,音乐没什么转折起伏,正像其他评论者说的经常会让观众昏昏欲睡,而观众最看好的本该有很好设计并且绝对会很出彩的角色却默默无闻,除了名字以外空无一物,跟想象中仙气满满的剧情相去万里,显然,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打磨之后,所谓梦想所言初心就是乌鸦嘴里的一块肉,在乌鸦被狐狸夸得哈哈大笑时,到嘴的肉已经狠狠在地上摔了个稀巴烂。

片子的角色是很丰富的,各路神仙齐上阵,有好几角色露面后宁一愣了一两秒才反应过来,哦,这是谁谁,但也只是止步于此,平面化的形象之下能感觉到的就是这些丰富的角色没有什么特定作用,串场似的露个脸就走了,放在整部片子里就是鸡肋,养眼但多余。

神话传说到底该怎么运用?效仿西方的叙事方式来一场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人神大混战?大材小用当成主线故事的背景板?还是原封不动地把当年的故事搬到戏台上再演一遍?

世人谈起照搬两个字,似乎是带一点贬义色彩的,但很可惜,很多影视作品连最起码的“照搬”都做不到。粉丝效应是可以无偿利用的,不可否认有很多观众就是冲着IP去看片子的,不过还有不少胃口挑剔的观众,中途弃剧比碾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历史上记载奇闻轶事的书籍有不少,通常故事短小但有些内涵相当深刻,类似寓言故事,那些都是很贴近现实生活的传说,不是发生在哪户人家的书房院落,就是在公共场合如私塾学堂。那些故事是完全可以直接拿来拓展发挥的,只需要“照搬”主要情节再稍微打开一些想象力,就可以成为完全不输《聊斋》的系列剧集。

当然,再造角色不是不可,网上就有一些人气不错的漫画小说,改编得比较成功,但如果自知剧情不行,为什么不先试着照搬一把神话传说,好好诠释一下先入为主的正确用法呢?有了经验再谈改编也不迟,而不是一上台就向观众推荐私人神话,引得观众连基本的认知观和是非判断都没有。

很多观众言神话必《山海经》,据观察他们绝大多数却并没有真正地看过其中一两篇,希望在制作方努力的同时,观众也能储存一部分常识,等某一天有神话题材的影片上映时,不是由导演告诉你这出自哪一本书哪一卷哪一篇,而是你胸有成竹地向别人讲述这些浴火重生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