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你好”的绑架者

有一个朋友。

虽然工作风生水起,但是,她单身。因此,她要面对来自亲朋好友的各种教育。

“你眼光太高了,把标准降低点,差不多就行啦。”刚结婚不久的闺蜜说,而几年前她们一起高呼着单身万岁,骂着不靠谱的男生。

“你要考虑考虑父母的感受。”某长辈语重心长,好像他能够对她父母的情绪感同身受——虽然她父母也的确很着急。

“女人三十豆腐渣,男人三十一枝花。”另一个朋友复读机一般重复着这句已经用烂掉的俗语。

“朴槿惠哪儿有网上说的那么值得羡慕,虽然当了总统,但是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啧啧。”看阅兵时,亲戚旁敲侧击。

面对这些热情的人生导师,她哭笑不得。他们高举着关爱的大旗闯入她的私人领域七嘴八舌,把自己的三观倾泻于此,扬长而去。他们看着她的眼神,有关心、同情、急切,有时甚至是带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崇高责任感——谁让我们是亲戚/朋友呢?

网上还有一个帖子。

一个女生出国后,开始频繁参加舞会等社交活动。不小心发了朋友圈,便也受到了一个并不熟的朋友的教育。这个朋友对她的“堕落”痛心疾首,主动给她上了一堂课。大意是,女孩就该贤淑端庄,化妆弄那么妖艳干嘛?怎么露那么多肉?干嘛和老外跳那么不正经的舞?这样以后哪里会有人要?一出国就忘本了,要记住你是中国人哪!

“课程”最后上升到了爱国主义高度,这让楼主不得不把这个朋友屏蔽掉了。如果再让他接着说下去,她大概会被他判决跪在祖宗祠堂前浸猪笼。

有时感觉,这个社会热心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甚至热心得过分。“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孔子的自谦变成了一个令人不爽的现实。你身边的不少人,都在试图教育你。有的是长辈,他们大多数并非成功者,但也自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年龄本身就意味着话语权。年纪一大,便难以放下架子自省,因此来自一个平庸长辈的教训,多半是需要反着听的。他们的人生经验反映着他们那个层次的社会规则,比如“你一定要学会抽烟喝酒”,再比如“工作嘛,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了。钱少点就少点,什么奋斗啊,都是瞎扯淡”。如果当一个唯唯诺诺按照他们经验行事的乖娃娃,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他们。报考的学校、选择的专业、结合的伴侣……他们的指导有相当的概率会水土不服。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学霸一枚,志在北大。可是填志愿时,他最终一如既往地服从了家长的霸权,报了家乡的一所全国排名一百开外的大学,以便家人继续掌控他的一切。填报志愿那天,他痛哭流涕。如果他玩豆瓣,肯定会加入“父母皆祸害”这个著名的讨论组。

还有的“老师”,是我们的同辈人。他们多半世故老成,八面玲珑,说出来的话油光水滑,毫无破绽。有的人事业小成,也有的人还在为每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发愁。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能从自己的身上挖掘出可以为人师表的闪光点,并且往往爱给你上课的人都和你不是那么熟。虽然他的职场比你的更不顺,但这不影响他唾沫横飞地教授你办公室斗争的经验;虽然他的账户数字比你的更骨感,但这不影响他神神秘秘地和你探讨做什么生意最赚钱;虽然他也只是刚开始初恋而已,也并不影响他在朋友圈怒刷恋爱经;虽然都还没到可以倒地讹人的年纪,也并不影响他们时不时变身为中华田园野生仁波切指点人生——也就难怪“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得先把身边和网络上的野生仁波切们给屏蔽了,才有可能得到真正好的道理。

“我是为你好!”真是一个无辜而可恶的句子。所有的教导,都要以这一句作为ending,才能显得义正词严。教导往往出自热心,却会在“我是为你好”的旗帜下侵入你的边界,试图触动你三观的核心,让你按照他们提供的攻略游戏人生,你的个人感受是渺小而错误的,只有他们的经验才是正确的。毫无疑问,你应该乖乖照办他们的话,因为“我是为你好”,你要是不听他们的话,便是油盐不进的白眼狼。当附加上“我是为你好”的金句,教导已经近乎于胁迫。入侵私人领域,再加上这样的情感胁迫,没有人会感到舒适,这已经是一种难忍的冒犯。碰到脾气暴的朋友,便会像那篇网帖的楼主一样发出来晒奇葩,爱谁谁。

而本文开始时的那位朋友,在各种道理的轰炸下依旧岿然不动。我好奇地问她,经常被说,烦不烦啊。她说,不烦啊。他们说的时候我就点头呵呵呵,实际上脑袋里想的是明天吃什么,晚上看什么电影追哪个剧。所以他们说什么我压根不知道。

好吧,不失为一个不伤和气的“十动然拒”的体面办法。

__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号~~谢谢啦^^


那些“为你好”的绑架者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为你好”的绑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