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明:如何用区块链来改造生产关系
Bianews 2018-06-19 19:03:40
作者:袁煜明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回到母校和大家一块来交流。我2003年考入清华,当时在机械系学习了一年,然后转入自动化系学习,后来本科、硕士都是在自动化系完成的。毕业以后先在国泰君安,然后到兴业证券做TMT的行业研究,所以当时包括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都是我的研究范围,直到最后在今年年初选了区块链的方向,加入了火币,主要研究区块链。
今天我的题目是叫“如何用区块链来改造生产关系”。
今天内容分为几部分,
第一是股份制有很大的缺点,为什么有缺点,缺点在哪里;
第二是区块链为什么能够改造生产关系,改造的原因是什么,根本驱动力是什么;
第三是区块链能够改造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最后是基于供给区块链商业体系的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区块链的商业体系。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是分布式账本吗?是点对点传输吗?还是非对称加密?可能还有很多人会觉得是去中心化。
但我觉得都不是,这些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本质。
我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共赢,我们在同一条船上。
互联网思维,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可能是用户,可能是闭环,见智见仁。区块链思维,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共赢。
协作共赢是人类能在自然界崛起的最根本原因。就像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之所以我们人类能打败各种比我们强大得多的野兽,最终在自然界崛起主宰地球,很大程度靠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了集体,一块协作共赢。
最开始人类的协作靠的是语言文字,之后有了造纸术、印刷术就效率更高了,再到股份制、互联网,都是在帮助人类实现协作共赢。现在到了区块链。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股份制是个很先进的机制,能把大家团结到同一条船上合作共赢。
股份制是怎么出现的?是出现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都要坐船出去冒险,可是单个人都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大家一块凑一凑钱,成立股份公司,每次出海探险回来,按照股份来分配利润。
所以当时股份制是很先进的机制。
但现在社会已经又向前发展了五百年了,发生了很多变化。仍然去套用大航海时代的股份制,其实已经是刻舟求剑了。
给大家说三个段子:
第一个:互联网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第二个:A股所有军工企业的市值加起来,不如三瓶酒。
第三个: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买不起上海10平方米的房子,北京也买不起,但是,只要卖掉1%的股份,马上可以买下整套别墅。请问,楼市和股市,哪个的泡沫更大?
这三个段子之所以成为段子,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三句话都很荒谬。但更可怕的是,这三句话都不是魔幻现实主义,都是现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可以去指责人心不古,指责投资机构利欲熏心,就知道炒房炒股票,指责互联网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但我们有没有去深思过,这种荒谬的事情这么多,肯定是有原因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股份制。
大航海时代人家当年开船出去,别无所求,就为了获取利润。但现在的企业,为什么还是只把利润作为唯一的标尺。
军工企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利润的标尺下的确没法和白酒企业比,所以市值就是没有三瓶酒高。
很多互联网企业,其实为社会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大幅提高了社会效率,其实是很有价值的,但股东不满意啊,没有创造利润啊,只好想尽办法让羊毛出到猪身上,让狗买单。
包括为什么很多A股很多公司一年利润没多少,买套房子都买不起,卖掉一点点股份就可以买下一套别墅?当然这里肯定有一些股票是垃圾股,炒作到比较高的市值,但还是有很多股票,技术上有很多突破,行业地位很高,就是没有利润。
基金经理愿意去给这些股票估值溢价,愿意以比较高的市值去对公司估值,所以他们市值还是高。但基金经理投资过程中也很难受,虽然他们有朴素的想法觉得这些企业很伟大值得投资,但市盈率太高总是感觉和自己的理念不符,也容易被基民骂。
这些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股份制下只追求利润,企业只对股东赚取利润负责,市场把利润作为评估公司的唯一标尺,从而造成的畸形。
现代的企业,是个庞大的体系,非常复杂。好的机制,应该可以把各方面力量都调动起来。但现在只有几个大股东在焦虑,在着急怎么做利润。
其他人呢,比如客户,拿的是公司的产品,产品好用就行,和公司股份没关系;比如供应商,拿的是公司的货款,和公司股份也没关系;比如推广渠道,他们只拿返点,和公司股份也没关系;就算是员工,多数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不是股份,所以公司股份怎么样和他们没关系。
这样的股份制不是一个共赢关系,不是一种好的机制。
我们来看看区块链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51%攻击。如果单个矿池的算力超过51%,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比特币这么多年下来,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出现过很多次,包括BTCGuild、ghash,都曾经接近甚至超过51%的算力。中本聪已经不知所踪,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操控比特币?因为一旦矿池算力接近甚至超过51%,群众就开始担心,币价会下跌,矿工们纷纷退出矿池,最后矿池自己也去主动限制算力增长。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有凝聚力,是因为矿工、矿池有崇高的情怀和对比特币的热爱吗?或许有一些,但多数矿工都是普通人,最主要的,是因为比特币设计的是一种共赢机制。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大家注意我前面诠释共赢机制时,用的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对于团结广大矿工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在一条船上,你要是打自己的小算盘,船会沉。
再举个例子,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他当年创立以太坊的时候只有20岁,也不知道怎么如何创办一家公司。他怎么办?他发了一圈邮件,回复他电子邮件的前10位成为联合创始人。在传统股份制公司的体系里看很不靠谱,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太坊获得了成功。现在Vitalik已经是几百亿的身价,是历史上身价最高的码农了。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当年Vitalik不是那么幼稚,设立了一个股份制公司来做以太坊,现在是什么后果。
第一种,就是把代码完全开放出来。那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了,什么好处也得不到。现在整个IT世界的运行,每天都需要万维网,需要Java,需要关系型数据库,但有人还记得是谁发明了他们吗?那些人对IT产业做出的贡献,我觉得要比比尔盖茨,比扎克伯格更大,但他们最后完全没有在财富上得到体现。
第二种,就是通过股权融资,通过捐赠,顽强地活下去。就像中国的AcFun,也就是A站。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位是二次元爱好者,虽然我也不是,但我知道A站是中国二次元文化的源头,是很多很多粉丝心里的圣地。A站一直恪守“我就算倒闭,也不会收用户一分钱”。
但节操带不来利润,A站被卖来卖去已经卖了六七次了。你在粉丝心里是个宝又怎么样,带不来利润的只能被贱卖。前一阵二月份时,一度A站已经关了,官微发了一条特别悲壮的微博“我想再活五百年”。
无数的粉丝在下面留言,挽留,鼓励,祝愿。可是这不是一种共赢机制,粉丝再多,他们不是股东也不是管理层,他们改变不了现状。很高兴地看到最近A站又艰难地复活了,但我感觉A站未来的路都还是比较艰难的,不太可能像以太坊那么风光。
第三种,就是靠做广告,靠向土豪收费,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样的公司太多了,我不一一举例了。那些APP,曾经大家都很喜欢,但最后为了赚钱,都开始变味了,也被很多用户骂,他们终究变成了他们当初讨厌的样子,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区块链的商业架构,比起传统的股份制来说,是一种质的提升。
区块链如何改造生产关系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区块链能改造生产关系,我们梳理了四大最根本的驱动力;
一个是区块链如何改造生产关系,我们用五大表现形式,客观、理性地分析区块链相比传统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先说四大驱动力:
1.加密算法的代码代替传统契约
合同,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正式的有非正式的,或者更宽泛的概念叫契约,其实这两个词在英文里是同一个单词“contract”。狭义的说,所有的商品或劳务交易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广义的说,所有商业体系的规则和约定,不管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通过契约的。
传统的契约,为了保障真实性,需要签名、盖章、复写,一式几份。而现在基于加密算法的代码,可以用数字签名来证明身份,用哈希指针来确保内容没有被篡改过,用智能合约来保证程序能自动执行。
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驱动力,因为商业体系里最重要的东西,契约变了,会引发商业体系一系列的巨大的变化。
2.实现资产广义化
大家都看过资产负债表,都知道一个公司的资产包含哪些类别,货币现金,存货,应收款,预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等。按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资产和对应的资产收益率,决定了公司的利润。
但自从有了IT和互联网,我们发现很多过往的理论都不成立了。有很多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常年不盈利但就是估值非常高,有很多人想要从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理论来自圆其说,比如不看PE,PB,比如改看现金流,看EBITDA等等,但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最开始不仅没利润,连收入也没有,财务报表完全没法看,但估值就是一直很高。这时候你是很无力的,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高估值。
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以前学物理的时候都学过暗物质吧。其实暗物质是没法直接探测到的。但人类在天文学观测中发现,有大量现象是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没法解释,直到有人提出来,可能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一下子豁然开朗,都解释得通了。
IT和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很多暗物质。
比如你有很多用户,或者你有海量的数据,或者你有很优秀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或者你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和想法。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上没法体现。
但有了区块链以后就不一样了,一切都可以用通证(Token)固化下来。成为用户可以获得token,成为员工可以获得token,贡献数据可以获得token,贡献创意也可以获得token。
Token的价值里,把这些隐性的资产终于第一次显性地表达出来了。只有显性地表达出来,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把这种资产的价值发挥出来,对价值进行评估,以及可能的价值交换。
3.实现所有者、生产者、使用者的统一
按照传统规则,比如你是一个餐厅的顾客你就只是顾客,你哪怕天天去餐厅吃饭,最多成为VIP客户,餐厅也不是你的,当然你有本事搞定餐厅老板娘另说哈。而且你觉得餐厅的菜应该怎么做,餐厅里的花应该怎么摆,也轮不到你,你不是餐厅的员工。
传统世界的企业家有句话,叫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我由衷地钦佩这样的企业家,知道把用户和员工放到股东之上。而实际上,能坚持用户至上的企业家是很有限的,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就是向股东负责。能在融资时把10%的股份拿出来分给早期用户的,也只有像Reddit等极少数企业。
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不需要你做这样的排序,你的用户也是你的员工也是你的所有者,大家到了一条船上,这才是一种共赢的机制。
4.细化权责划分的颗粒度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有一个论断:权责界定越明晰,经济就越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作为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我看到这样的话一开始是不理解的。这还不简单,把合同写得详细一点,各种条款都写得尽可能写清楚不就好了么。
我们团队的经济学副教授告诉我,在传统世界里是做不到的。有一个概念叫柠檬市场效应,在美国俗语里,柠檬市场就是次品市场。
但事实上,除非是卖非常标准化的产品,要不然产品的卖方永远是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比如二手车市场,卖家再怎么说自己的车好,开了一阵后都可能发现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卖家说什么买家都不信,就是压低价格,那这么压低价格下卖家只能卖劣质二手车,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这叫非对称信息学,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未来我们有了区块链,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卖二手车的合同不再是个普通的合同,而是一个智能合约,买家在买车后,无论是发现车哪方面有问题,都可以约定好,哪些是卖家责任,哪些是买家责任,分别对应卖家应该赔多少,然后自动执行,当然这过程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最终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这就是权责划分的颗粒度细化的效果。
以上是四个驱动力,这是根本动力,接着再讨论五大表现形式。
1.降低信用门槛
我们都知道,杠杆很重要。虽然杠杆有风险,但必须承认杠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商业世界的效率。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企业和个人能有杠杆?最核心的是因为他们有信用。所以,信用能产生杠杆,我们信用门槛能够降低,就能撬动更大的生产力。
我读中学时曾经有过很神奇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我当时想了很缜密的方案,把每个人成年以后的30年人生证券化上市,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但控股权在自己手里,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成年后归还本人,结婚的过程是个换股的过程,最后谁控股取决于谁的家庭地位高。
贫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获得资助,主业无聊又不敢辞职下海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尝试挑战,经纪公司可以通过方式锁定那些怀才不遇的北漂,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律所、会计事务所。现实的世界,信用的门槛是很高的,需要给第三方中介机构支付高额的费用。比如一个公司IPO,律师费和审计费各需要几百万,就不要说承销保荐费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了。公司规模小一点投行都懒得搭理,更何况个人。除了少数超级明星,普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上市。
但有了区块链以后,一切都变得可能了。由于无需中介就可以实现各个节点的相互信任,每个个体的信息,哪怕是细微、不重要、价值有限的信息、交易都可以放到链上来公证,没有人能篡改,也没有人能赖账。把个人时间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区块链应用,但至少变得理论上有可能了。
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现有的商业体系里是无法实现的,但现在都变得有可能了。所以信用门槛可以被大幅降低,从而激发很多生产力。
2.打破公司组织边界
按照科斯定理,企业的边界即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等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之所以企业会存在,就是因为市场行为中是存在交易成本,这个交易成本是广义,所有不诚信或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价都以交易成本表示。
所以不如用企业来管理,在企业管理效率不差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更低。但是如果你有一种好的市场机制,也能把市场行为的交易成本也降下来,那很可能就不需要大规模的公司了。
举个例子,去年12月份有个新闻很多人都关注了,就是谷歌宣布由AI科学家李飞飞执掌谷歌AI中国中心,大家都对李飞飞充满期待。可是有谁知道李飞飞是如何在AI届崛起的吗?她的第一步成功,是来自ImageNet。
大家要明白一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最难的并不是算法本身,而是海量的有标签的数据,来训练算法。那这些标签怎么来?李飞飞当时下载了近10亿张图片,准备给那些图片贴标签。这个事情,大家想一下,如果找专业的公司来做怎么样?
我以前调研过外包产业,一般是在三四线城市,雇佣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管吃管住,有严格的培训、奖惩、质量审核制度,我觉得可以说是管理的极致了,但其实效果并不好,人员流动很大,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我估计李飞飞当年的科研经费实力肯定负担不起。
李飞飞怎么办的呢?她采取了众包模式,通过亚马逊的AMT平台,她雇佣了5万人来帮她做图片分类,而且雇佣这些人的成本是很低的,AMT上有超过一半的人薪水都是比美国规定的最低标准还要低,因为他们利用的是自己闲暇、碎片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打破公司的组织边界,有可能效率会更高。
亚马逊的AMT平台,就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规则,来消除市场的交易成本,就可以取得比外包企业更好的效果。当然AMT平台没有用区块链,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同等级的工作者,单位时间的薪酬、以及接任务的机会都不一样,不同国家工作者的待遇也不一样。
亚马逊从来不公开他的规则,就有很多人质疑。如果采取区块链,那么更好地消除不透明性,交易成本就更低,就更有利于打破企业边界了。
所以未来企业这样的形态可能逐渐被社会组织给取代。取而代之的,一部分是一个一个的自雇人士形成的小作坊,但还有很多,是通过一种松散耦合的形式,来达成大规模社会协作。
3.削弱渠道价值
当前我们的商业世界,是渠道为王的。有人会说,不是内容为王么,不是,那只有极少的一点点头部能做到内容为王。
绝大数情况下,做日用品的挣不到几个钱,都给商场超市打工了;开商场超市的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都交房租了;原以为互联网可以一定程度地消灭渠道,结果互联网入口本身成为了控制力更强的渠道;做个电商都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了;做游戏的现在流水的大头全都给互联网渠道了。
这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做产品和内容的,辛辛苦苦想出创意,设计产品,加工制造,质量把控,到头来没挣到多少,被渠道商坐享其成,长此以往谁还好好研发生产产品。
好的体制应该是有“自来水”的,这个概念是对应水军的,水军花钱才有粉丝,“自来水”不需要花钱粉丝自然而然来了。
通过区块链,生产者第一次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由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好的内容,群众就愿意转发,因为他们也可以获得奖励,大家都是自来水,不需要再去被传统渠道盘剥,也不需要被互联网渠道,被那些流量入口盘剥。
好的产品和内容,即使不是头部,也会传播开去,自然价格会上去。
生产者和用户,第一次坐到了同一条船上。渠道商,要被挤下船了。
当然,大家注意一下我的表述,没说消灭渠道,而是说削弱渠道价值。渠道肯定是有价值的,只是不应该由渠道来主导整个商业世界。
4.组织长尾供给
这部分的内容综合了我和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新加坡国立大学周宏骐教授交流所得。
虽然2014-15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就已经火了,但传统的互联网更多是一种分享经济,不是共享经济,因为他的供给都是有少数头部商家来提供的,这种情况下,会非常悲哀的出现消费降级。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不管去全国哪里旅游,风情街卖的都是一样的纪念品,都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出来的,你想买有特色的,对不起没有,义乌不能为了你们几个文艺青年专门定制不一样的;再比如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都是团购、拼单,价格可能是降低了,但卖的都是爆款,就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东西,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其实反而是被抹杀了。
但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就不一样了,我有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我想要一罐八宝粥,有来自巴西的鹰嘴豆,法国的黑松露等等各种食材,你可以把你的需求列出来,再付出一定量的token让别人相信你,来一块组织生产这个东西。
或者有些个性化的东西还需要专门定做,需要3D打印等等,也都可以实现。你可以这个理解为C2B,C来组织长尾的B的供给,但前提是C有足够的信用来证明自己,这就需要区块链。
5.改变企业追求垄断天性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吧?可能在大家印象里,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小李子的那个角色柯布,妻子陷入梦境不能自拔最后身亡,然后他忏悔、救赎的过程。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部电影另外有条主线,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资本金齐藤,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垄断市场,不惜花重金雇专业团队去植入费舍的梦境,就为了让他放弃他老爸的企业。
这是个非常黑暗的故事。电影里有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他们在讨论如何买通飞机上的空姐空少时,齐藤淡淡地说了句,不用了,我已经买下这个航空公司了。为什么他这么随意的砸钱?就是因为这里的利益太大了,资本家天生都想要追求垄断行业后的巨大利润。
有人会说,不是有反垄断法么。但法律的判决是严谨慎重的,几年前有过腾讯与360大战,去年又有过菜鸟和顺丰的数据之争,都有过是否属于垄断的争论,但也没有最终结论。在我们看来,最好的不是用法律去判定和惩罚那些垄断者,而是,从根本上,把资本家追求垄断的天性消除掉。
资本家追求垄断,是因为追求垄断行业后的利润。但在区块链模式下,每一条链,每一个生态,虽然会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因为不追求利润,不会非要去争个你死我活。所以很多链会去开放接口,会去做跨链,去做价值的交换。这才是种更加共赢的机制。
区块链的体系设计
我们体系设计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围绕供给,从供给出发,一切围绕促进生产力。请一定记住这点,这个基本思想会贯彻在待会的体系设计里,后面有些观点也许你一时觉得不理解,就想一下,我们是基于供给的,可能就理解了。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不兼顾需求与供给,这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啊。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从经济学的历史来看,1776年,亚当斯密就已经提出了供给曲线;但一直过了100年,到1871年,奥地利学派才在心理分析和主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曲线;再到1890年,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把二者集大成。之后两者交叉,然后移动,然后博弈论,再到行为经济学。所以,从历史来看,需求的研究必然是滞后于供给的。
现阶段区块链还处于初期,供给是稀缺的,所以研究需求的意义不大。就如福特当年做的调查,“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没有人会知道需要一辆汽车。
所以,我们现在,处于的是区块链经济的1776年。现阶段,我们只专注于供给侧,研究如何激发和激励生产力。
第二条原则,完全标准化产品且供给无瓶颈的体系都不需要区块链,不要为了区块链而去区块链。
这里两个意思,一个是完全标准化产品,比如做个抹布啊,袜子啊啥的,这个压根不需要区块链,用基本的生产管理就可以了;一个是供给无瓶颈。如果供给有瓶颈,比如就算是做袜子,但是是1000双限量版的袜子,那也是可以用区块链来调节的,待会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体系设计里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通证怎么来,通证怎么用。不要告诉我说通证怎么来,用法币买,通证怎么用,换成法币获利了结。那还要区块链干什么,去澳门赌场就好了。事实上区块链体系下的玩法非常非常多,会让你叹为观止。
我们先来看通证如何产生:
这里我们参照了CSDN 孟岩先生提出的0-3级分配体系。这里我们划分了0-2级的分配体系:0级分配是挖矿,1级是市场行为,2级是系统的宏观调控。
0级分配,可以简单理解为挖矿,是让系统产生增量token的。工作量证明,比如比特币挖矿,比如你在这个餐馆消费多少次,论坛写文章写多少篇,都是广义的工作量;忠诚度证明,比如POS是一种,持有币就可以获得利息币,时间越长,中间没有抛售,那就奖励利息越多;工作效果证明,那就要看结果了,不是说你论坛文章写得多就可以,比如看转发量,点赞量,评论量,来决定要给你多少token奖励;还有一种是提供外部资源,不论你提供带宽,存储,包括你提供了钱,都是一种可能的获得token的途径。
再说1级分配。就是指在这个体系里的市场循环流动,从而可以获取的token。
比如生产传播奖励链,这个和工作量证明、或工作效果证明的奖励模式都不一样,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你可以给作者奖励token,但你并不是白给的,你可以转发出去,下一个人如果觉得好,那就奖励作者,也奖励你,就这样一层层传递。优秀的产品和内容的作者获得了巨大的奖励,前期的传播者,承担了渠道的角色,也取得了很不错的奖励。
提供信用,就是你为系统提供了信用和背书,无论是做担保、增信、或者是监督、鉴别,尤其涉及到链下信息的上链,都应该有奖励。
提供流通。我们知道流动性是可以有溢价的。
虽然说渠道不是商业体系里最重要的,但也是有价值的,包括在用户间流通、或是跨链流通。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在供应商和用户间提供流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虽然有很多token的权利,但真正想要用这些权利的人,未必有时间和能力获得token的奖励,反过来说能去挖矿的人未必有兴趣去使用token,所以需要第三方来连接供应商和用户。
提供组织性。包括组织社区、维护系统、记录账本等等,都应该获得奖励。
再说2级分配。1级分配都是市场行为,2级分配是系统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最主要两个目的,收敛性和鲁棒性。
收敛性就是要抑制持续的单向流动,避免最终的系统崩盘。比如token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导致的垄断,系统可以向富人多收费来缩小贫富差距;比如传销式泡沫,或者说庞氏泡沫,可以对短期的大幅上涨的资本利得收费;再比如挤兑与踩踏,导致的价格瀑布式下跌,系统可以设立备付token池,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回购以稳定市场。
鲁棒性就是抵御恶性冲击。比如乌龙指,或者系统崩溃,或者黑客攻击。这里一个是系统得设计好,某个应用、某个子链发生问题,应该可以不影响其他部分,其次,系统应该有预警机制,超过阈值就熔断;系统可以用备付token池赔偿各方损失,备付池不够时也可以给用户发类似债券的token,日后按照一定收益率弥补。最好不要采取强行分叉的办法。
下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给通证的供给设置上限。
比特币2100万枚上限,让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觉得,必须要设置一个上限,但我们认为不应该去刻意的设置上限,而应该挂钩整个体系的产能供给。
比如一个画家,token应该挂钩画家所有的画画作品,token总量就是有限的,像乾隆这种特别能画的另说哈;但比如一个画家联盟,会持续吸纳新画家的那种,供给就应该是无限的,要不然对后加入联盟的画家就不公平。
而且token应当挂钩供给的最重要因素。比如你这个社区以追求人气为目的,最终靠广告变现,那可以按工作量来,用户只要多浏览、多发文,都可以获得token,如果你这个社区是追求高质量、有深度的原创内容,那必须按工作效果,按每篇的用户点赞量,甚至生产传播激励链的方式来给予token。
接下来再来看通证怎么用。
可能很多通证的权利都在这5种里:债权、物权、收益权、投票权、使用权。前四种大家应该都理解,使用权,就是类似住了一个月的酒店可以取得免费住一晚的使用权。
这些都是属于低阶权利,是用传统金融工具或者普通积分就可以实现的,这些,都可以不用区块链。当然你也可以用,但区块链带来的提升不明显。
好,重点来了,高阶权利。什么叫高阶,就是组合式、条件式的权利,复杂度和灵活性要求较高,你没法用传统金融工具或普通积分来实现,必须用智能合约。我们这里罗列了7种。
第一,占有注意力权,这个适用于一切C端用户购买决策的体系,如果B端用户的话不一定适用。比如现在我们的论坛、微信群都充斥着大量的广告贴,防不胜防,以后就可以建立机制,你要发广告可以,先拿出token来,设定好要给多少人看,比如100个,那100个看完后这个广告帖就自动消失了。
再比如我们现在的用户数据被互联网公司随意占据,想给我们做用户画像,想给我们发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都随便发。以后这些数据都不能随便给出,用户可以选择不给,或者如果给出去,那也是得用token换,而且收了100条垃圾短信后那个号码就失效了。
第二,信用证明权,适用于一切流程中存在欺诈风险的体系,尤其是那些权利和义务不是同时发生的体系。这个和前面的提供信用获取token不一样啊,那个是用信用来换取token,这里是用token来获得信用。
比如很多商业活动都需要你抵押或者担保的,用来防止你欺诈,或是事后问责的,现在都可以用token来实现;再比如你要发起一个流程或活动,不管你是要搞一个团购,组织一个聚会,发起一次众筹,甚至做一个创业项目,你都需要先拿出token来,要不然,别人参与了,付出了时间精力或资源,最后你放弃了怎么办,你得让别人相信你。这些token不是发工资,只要项目进行着,还是那个发起人的,只是发起人需要证明他有诚意和决心。
第三,好评&差评权,这个适用于一切供给存在质量差异或诚信风险的行业,像电商啊,或者服务业啊都需要。我们现在坐出租车,下车时司机会和你说,给个五星好评吧,通常我都会给,反正我的好评很廉价;或者有时我们和司机吵架,我说我要投诉你,给你差评,司机会说,你给啊,我看着你给。司机不怕,为什么,我们的差评也很廉价,一个差评左右不了司机的饭碗。
反过来说,有一些坏人会去恶意给差评,然后敲诈商家,这种坏人一旦多了,很大程度阻碍了我们好人给差评的权利,但系统也没办法管。像前一阵六六投诉京东,那是以自己的名誉作背书才最终让京东道歉认错的,如果是我们普通人,你就有给一个差评的权利,商家为什么怕你。说到底,是我们的好评、差评都太廉价了。
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机制,两种token,好评token和差评token,你用这个系统越多,token越多,而且差评token的获取要比好评的难很多。你在网上买10次东西,可以一次好评token都不给,但第11个商家很耐心地和你聊你的需求,帮你找到了你原本都说不清楚却很想要的东西,你可以把10次购买攒下的换成一个好评token都给他;你可能平时从来不给商家差评,但有一天碰到个老油条,给你卖了假货还各种编造理由,毁灭证据,你跟他杠上了,好,你把过去买了100次东西攒下的,换成一个差评token打给他。
一旦有差评token转到了这个地址,以后大家都能看到,都会防着这个无良商家,他想把这个差评token转出怎么办?系统可以设置好,转的时候要付出很高的gas,你没法随便转出,而且大家都能看到你把一个差评token转出了。这样的体系,才能真正让好评,差评发挥作用。
第四,时间优先权。这个适用于单位时间内供给有限的体系,通常大家都得一块等,先到先得。但其实这对生产者来说是一种资源,是可以把这种资源利用起来变现的。现在也有商家也有尝试的,比如航空公司都有金卡会员的通道,但太少了。
以后不管你是去餐厅吃饭,去看电源的首映,还是买一个爆款的手机或者车,或者在节假日去抢热门景区的票,老用户,都可以有时间优先权。
第五,价格优先权,这个适用于使用成本刚性、定价弹性的体系。大家注意这个设定,如果是买个煎饼5块钱,你说你用了token打8折,那这个token不就是1块钱么,相当于商家做了促销返利,这种不一定需要token。
但比如健身房、理发店的会员价,比如买一个软件app或者游戏的点卡,商家的投入成本、开发成本已经在那儿了,用的人越多,可以把他的成本摊掉得越多,但他其实也不知道怎么来给用户定价,所以我们可以用token,你token用得多,折扣就越大。这个时候商家可以很清晰地算出来,到底怎么定价,我是最划算的。
第六,概率优先权,就是那种供给稀少且不可切割的体系。比如名人面对面,像巴菲特的午餐机会是拍卖的,谁出的钱多,就可以和股神吃饭。
老巴反正无所谓,但作为一个通常的明星,或者意见领袖,你搞拍卖,一个是拍卖价格太低了很难看,一个是这么干很伤粉丝的心,也没有充分把粉丝调动起来。正确打法是什么?你听偶像的课或演唱会,买他的书或手办,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打call,都可以获得token,你的token越多,你就有越高的几率被抽中和偶像共进午餐。
再比如外太空旅行,到现在为止越过卡门线,也就是地球太空分界线的人只有500个,我估计身体素质符合条件的至少几十万,那到底谁上去呢?当然可以也按价格,谁有钱谁上去。
但就这么卖也是属于失败的商业打法。全世界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他们会去买各种昂贵的望远镜,参加各种观测活动和讲座,其中很多人还喜欢开飞机或跳伞,这些商业活动都可以获取token,最后谁的token多,谁就更有概率被抽中遨游外太空。
第七,决策否决权,这个适用于存在多数服从少数需要的体系。有人可能会诧异,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为什么还会倒过来。我举个例子,你们都有没有过经历,自己的网盘上放了很多资料,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朋友,博客上发了很多文章,游戏升级到了很高的等级,最后互联网公司说关就关,资料说没就没,你没有办法改变。
以后有了token就可以改变了,只要还有一定量的用户不愿意关,那就不关,没有中心化的运维,那就用去中心化的运维方式。再比如公交线路的关闭,经常网上有人讨论多少路车没什么人坐应该关掉。有人说这个用token干嘛,看一下后台系统每天有多少人坐,坐的人少就关了呗。不对。
应该让用户用token投票,他是老用户,token多,就可以投否决票。可能有100个人坐1路车,但如果关了,他完全可以切换到3路车、4路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他就不会投否决票,但还有10个人坐2路车,虽然人数少,但如果这趟车关了,他就得换工作了,这种情况他们一定投否决票,那就宁愿关1路车也不能关掉2路车。
以上这些,现有的体系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吗?不能。
如果脱离了智能合约,这些体系还能运行吗?不能。
这才是区块链的价值。
区块链的体系中,通证锚定了体系里最重要的权利,且该权利需要运用智能合约来实现。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区块链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利可以不用智能合约,这个体系可以不需要区块链。还是那句话,不要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对于什么东西要上链,再多说一点。证明上链、身份上链、资产上链、数据上链、业务上链,这些都可以上链,但不等于都一定要上。未来必然是链上链下混合,重要信息与行为才上链。
举个例子,大家知不知道法庭审判有一种机制叫庭外调解,民事诉讼庭外调解的优先级比法庭审判更高,只要两个愿意庭外调解,法官就不管了,但是刑事诉讼不行,比如有人杀了人,哪怕受害者家属说我不追究了,没用的,必须提起公诉。
所以我们进行类比。一般性的问题没那么重要不需要上链,链下解决就可以了,重要的才上链。
再区分一个概念,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通证怎么用,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权益,就是每次你用了就消耗了,用一段时间就用光了,一种是持有权益,你只要证明你有token,就可以享受权利。
这两者对于体系会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持有权益越多,用户倾向于囤token,市面上流通的就变少,token容易升值,但也可能出现太大泡沫最终崩盘;
如果使用权益越多,流动性会变好,但容易贬值,导致用户丧失信心而离开这个体系。
所以流动性和保值性需要平衡,理想的情况是市场上有足够的流动性,token保值,大幅升值或贬值的预期都没有。
这里一个是可以在使用权益和持有权益上设计好比例,一个是可以调节通证的发行,让发行和使用相匹配。
最后我们来归纳一下区块链商业体系的设计原则。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原则了,但最最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这条。永远也不会有终极形态,也没有谁有上帝视角,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的试错迭代,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系统。
所以,最好不要把整个体系设计成都是硬代码,应该更多是软代码,才有利于进行系统的更新升级。
我们把10条原则再汇总一下,都是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的:
区块链体系设计应当从供给出发,一切围绕促进生产力。
完全标准化产品且供给无瓶颈的体系都不需要区块链。
通证的体系设计必须有收敛性,抑制单向流动。
通证的体系设计必须有鲁棒性,抵御恶性冲击。
通证的供给不应刻意设定上限,而是挂钩整个体系的产能供给。
所有低阶权利都可以用传统金融工具或积分实现,都可以不用区块链。
区块链的体系中,通证锚定了体系里最重要的权利,高阶权利需要运用智能合约来实现。
资产上链不等于生态中所有信息与行为都上链,必然是链上链下混合,重要信息与行为才上链。
要设计好通证使用权益和持有权益的比例,匹配通证发行速度,以找到流动性和保值性的平衡点。
没有终极形态,没有上帝视角,只有持续试错迭代。
最后的最后,还有个一个问题,通证经济是否必须落在区块链上?
其实并不是。理论上两者是可以分离的。
但实际上,社会已经对任何商业化公司的公信力丧失信心,即使是像facebook,也会让用户怀疑在非法利用用户数据;即使是滴滴,也会让用户怀疑不仅没给老用户权益反而用大数据杀熟。没有哪家商业公司可以自证清白。只有区块链可以提供token运行的系统基石。
区块链就像是人工地基,如果没有,当然也可以盖几层的平房,但是,如果你想要盖摩天大厦,必须要有非常坚实的人工地基。
机制亟待改进完善
当然,现在区块链也存在很多问题,被很多人批评,主要问题就是有一些坏人、投机分子,不想好好做事,就想割韭菜跑路。
我觉得批评得都没有错,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要不然区块链就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大家一定要有危机感,船真的可能会沉的。但我也相信,未来区块链的机制会进一步的改进,让坏人无法作恶,让好人得到奖励,真正实现共赢。
对区块链的机制的改进,经常会有人有意见,认为这么改会变得中心化啊等等。包括区块链行业也有一些原教旨主义者,认为09年的比特币架构是最好的,一切改变都不正确。但就像我前面说的,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实现共赢。
因此,所有没有完全实现共赢的机制,都不够区块链。
股票市场在最开始梧桐树协议时,是很初级的,有很多人钻空子割韭菜。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改进,证券规则才逐步完善,但即使如此,股市上的骗局仍然层出不穷。
我坚定地看好区块链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