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东岭南教育研究院和安阳市中小学教研员来到华阳小学作交流指导,张校长介绍华阳的发展历程和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特别提到了我校UMU网络教研的使用,突破了实地备课的时空局限性。随后来宾们观摩我们高年级语文研讨课,由六年级黄月冰老师和六年8班的孩子们展示的课例:《最后一头战象》。
课后老师们分组进行研讨,以下是研讨实录:
四年级集备组代表:李敏老师
亮点:
1. 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连贯,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教学中彰显了教师的智慧,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阅读功底,这是一节真实高效的生本课堂。
2. 在重点研读感悟写法的环节中,用了一个核心问题贯穿 其中: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嘎羧动作神态的关键词来体现嘎羧高尚的情感,课堂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达,以读引写,想象补白 的环节也是抓住了动作神态的描写,以线带点,以点带面,把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认为这是一堂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自读自悟交流的课堂。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书交流中归纳,抓住关键词概括内容,联系上下文,在书中作批注等方法来理解内容的和体会情感。
助力更好:
1.在情感目标的落实上不够深入,在孩子们朗读过程中的方法可以更多,补白可以深刻,
2.板书的神态动作可以加上具体的词语。
五年级集备组代表:孔德晨老师发言
亮点:
1. 课堂观测点的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这一节课中,黄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自读自悟重点句段、联系课外阅读等方式,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并掌握通过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动物动人的情感的方法 。(2)读写结合,通过想象写话补白嘎羧披挂上象鞍后的神情和动作,迁移应用,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揣摩作者如何将真挚的情感写具体、写生动的。
2. 目标的达成度高,既兼顾了学科和年段的目标,和结合了班级的学情:朗读比较弱,来激发学生以读促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几个重点场景,小说具有感染力,朗读可以升华。对嘎羧披挂象鞍的画面,情感饱满,学生在补白时容易带入角色。学生的写和生生互评15分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3. 黄老师在反馈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分享,以学生的思考为契机展开课堂。助力更好:对如何让学生更大限度地代入角色,入情入境,小说的创作背景距离现在比较遥远的时候,在重新设计的时候在第一课让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小说进行自主探究。
六年级集备组肖彩芳老师发言:
亮点:3个关键词表达一下对今天这节课的感受:
1.第1个词是情怀,老师的情怀,作为我们对月冰最熟悉的同伴,我们看到从课前的准备到课中的呈现,我们有很多感触。月冰是一个特别年轻的老师,而且是刚刚当了妈妈的老师,她经常开玩笑对自己说:一孕傻三年,对自己没有自信,现在我们应该想对她说:突破自己,因为她非常有灵性,很聪明,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活力还有很淡定,并且看到了她的自信,他克服了心中很多的忐忑和不自信,来上了这一节课。她的课堂呈现主线非常清晰,她到处请教,不断思考,不断地推翻,重建,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今天看到的她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们觉得她身上有华阳年轻老师呈现的对课堂和对教学的情怀,追求卓越的情怀,虽然今天这堂课还有遗憾,还有不完美,但是年轻的华阳老师,像月冰这样,一直在路上。《一头战象》嘎羧是一头忠诚有情义的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披挂上曾经的战袍重返当年的战场,最后它长眠在于战友并肩战斗过的地方,这种英雄充满个性的命运也许在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的演绎中没有这样的煽情,因为这篇课文我们听过太多名家上的煽情课例,我们反而觉得在这样没有煽情却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也有着另外一种动人,我们同样感受到了文字背后嘎羧的情怀。
2.第2个关键词是有温度。首先是孩子们语言的温度,沈石溪说他创作动物小说有4个原则,其中的第三个原则,他是一定会深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心理特点,动物的内心世界,从今天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当中,我们是感受到学生是一件走入内心世界的,孩子们十一二岁的年龄能够体会到的,比如开头说嘎羧的生活是多么悠闲,可是总是没有精神,这是个英雄回到后方后的心情,孩子们也行没有说得这么到位,我们觉得他们有感受到。包括到了最后,50多岁重返战场后所有的精气神都出来了所以我们觉得孩子的语言体现了他们对文本触摸的温度。学生的朗读也有温度,今天对2个重要情节的朗读,老师有指导,个别孩子的朗读还是不错的。语言的温度,最后的补白:当嘎羧披挂上象鞍时候的描写,写作的时间不长,但是也看到孩子们写的体现出了掌握出了较好的细节描写的水平,所以平时的积累也是在这堂课中展现。所以温度是他们语言和文字的温度。
3. 第三个关键词是语文味,大家能看到这节课的环节,一共4大板块,很清晰。首先是回顾内容,导入新课;接着是重点研读,感悟情感;接下来是想象写话;最后的布置作业,4个板块非常清晰,课文的重点是感悟情怀和小练笔两个部分,我们最近有个说法(六年级的老师都有达成共识的)最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最简洁的课堂。月冰曾经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想要实现,到今天她就实现了这么简单的2件事,我们觉得如果把这两件事做好了,它就是个有效的课堂,因为目标达成不了那么多。第二个以读引写,我们觉得我们生本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要说得精彩,我们六年级的老师非常注重在学以致用。第三个是他们抓神态动作的的细节走入内心。这个是年段特点,单元特点,也是文本的核心价值。
助力更好:
1. 走入文本,走出文本,如果能够有对沈石溪所有动物小说的整体的评价和思考,那就最好了,不妨来上一点思辨,我们对于它的不足与他吸引人的地方到底该如何接纳。比如他小说的常识性错误问题,如果有点思辨更好。
2. 第二个是阅读如何推进更无痕的体现。比如《最后一头战象》原文和选文是不一样的,其他写象 的文章如果中间老师引导,课外阅读无痕地渗透到课堂当中会更好。
3. 情感的如何推进,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当我们的老师更成熟的时候不妨打破这种求稳的模式,更多地去做一些有创新性的尝试,随着月冰老师会继续去探索尝试,这是我们六年级老师呈现的最真实的课堂,日常的演绎,相信月冰在不断成熟,她的课会上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安阳市教研员代表:庄老师发言
一. 亮点:
1.单元教学目标是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如何把人物和动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一节课很突出地把这一目标体现出来了。通过写嘎羧具体动作神态描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体现得非常具体。
2.学习了长文如何短教,学习如何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去概括一篇长文。比如《小英雄雨来》学习用小标题方式概括文章内容,培养一种能力,新教材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训练体系,比如二年级的讲故事,三年级的详细复述,四年级的简要复述,五六年级是创造性的复述,所有的复述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去概括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觉得这一节课黄老师是运用小标题概括内容的方法是非常好的,符合高年级学段的要求。
3.学习让学生去掌握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在这节课上有了具体的体现,比如读写训练,通过具体的实践去掌握我们在课文中学习的神态动作描写,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体现作者的情感。
4.老师的语言干练,清晰。
助力更好:
1. 在高年级的文体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五年级也学过一些小说,我们能否把小说当初记叙文去上呢?还是要关注一些文体的特点,比如五年级的《桥》,小说类课文文本如何上,可以继续关注。
2. 引导学生关注原文和选文的不同的对比阅读,在新教材里已经有了全部使用原文,我们讲文学的语言不一定是规范的语言,我们在课堂里需要读写训练,精读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读上面,还有其他方面?读写以后的教学中进行继续探讨。
张熙婧副校长发言:
1. 课文是节选改编的,嘎羧是一个人性化描写,想让孩子在嘎羧身上体会到英雄的这一点,目标基本达成。
2. 孩子们进入不了情境,象鞍是个什么东西,这些作战最后的归宿,这些必须要前面了解,因为我们之前也没有真正看到过这些情景,距离太遥远,在第一课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画经过背景铺垫,抗战老兵晚年景象的一种传达,实际上是忠诚与牺牲。人类内心普遍的价值感,听到动物无声的语言。如果想加强。肖主任的课有思辨思维,我们现在如果无法达到这个深刻性,准确性,灵活性,怎么办?一种方式是可以拿沈石溪的作品与其他作品无痕地引入,这个难度可能会高点,需要驾驭能力高些。可否引导学生和同单元前面几篇动物小说来做对比呢?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文体,我们不能等同于记叙文这样来品来教。我觉得高阶思维的引入需要分析,加工,对比和比较。在这个当中学生有谈到,老师缺少对学生的点拨,如何在这个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相连,与自己课外阅读的素材相连,让这种思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3. 高阶思维的呈现必须有比较分析综合,所以觉得高年段的语文课堂比较缺少比较的阅读方法,老师缺少点拨的引导。老师的点评语有进步,孩子有谈到重点的时候,我们怎样接才会显得正确呢?在这个上面,在深入研究教材还不够,有时候还比不上学生的思考,所以会觉得孩子说完了,不知道怎么往下引。
4. 板书的是一个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孩子有反复提到环境描写,但是老师没有察觉到:环境描写其实是小说的重要要素。老师需要加强深入做研讨。
5. 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这是一头战象,一个英雄,能否加上前面的铺垫联系生活实际,没有办法和生活相连。在阅读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不够,孩子的质疑的能力缺少,很顺畅的课堂,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要有孩子有质疑,向课堂发问,向老师发问,向作者发问,在高段来培养,把思辨放在最后,如果在课堂把握不了,能不能和前三篇做对比。可以出一两道题让孩子选,曾经有这样的评价沈石溪的小说: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甚至可能是这个动物不可能出现这个地区,是编造的,为什么还能这么吸引人,让这么多人一代又一代热衷去阅读,留2道思辨的题目。或者由孩子自己提出来:我阅读了沈石溪的小说,阅读了大量的作者背景资料,我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自己能提出来,培养孩子的思辨性深刻性,求同存异的类比,推测,判断,求证,会得到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