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四)商鞅变法

商鞅(也叫卫鞅,更准确应该叫公孙鞅),早年效力于魏国,不得重用;转投秦国后,深得孝公赏识,视为股肱。

这倒也是个奇怪的现象。人才往往遇到明主才能释放出能量。就像卫鞅,一开始没有人觉得他多厉害,可秦孝公交谈之下惊为奇才;秦末张良,谈论起经天纬地的韬略,没人听得懂,只有刘邦;汉末郭嘉,屡献奇计、险计,读懂他的唯有曹操。或许这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吧。

卫鞅的想法很实际也很激进,秦国为什么不强,制度不行;制度不行怎么办,得改,而且是大改。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要强国,必须革老祖宗们的命。

老百姓们不买账,原因很简单。因为老百姓喜欢“安”,“安”是安静、平安,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改啥改,累不累,而且改了还不一定有现在好呢。

卫鞅认为,百姓在你做事之前对你一百个不乐意,但真等你把事做成了他自会念你的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做成事就不要顾虑其他人的意见。要想强国,必须鼓励耕战、赏罚分明,宗室不能吃白食,有功才能享其位。

贵族当然不能答应。但卫鞅位高权重,谁敢不听?新法开始推行,谁也不曾想,谁也不敢想,太子竟然在这个时候犯法了。这绝对算得上秦国司法界的大事件了,如何判决势必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卫鞅认为,太子贵为国本不可受刑,而太子的老师教育不力,应当严惩,于是割掉了他的鼻子。

秦国国人震惊。没什么好讲的了,太子都这么处理了,谁还敢不执行?

新法继续推行。没几年,秦国大治。史料记载,其时“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据推断,秦人的好战、善战,由此开始。

卫鞅变法成功,开始膨胀起来。有一次,他和一个叫赵良的人聊天,问赵良说自己和百里奚(秦穆公时贤臣)谁更有本事。赵良算是掏心掏肺了,他说,一千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实话实说。人家百里奚出巡不坐车不带保镖,你不坐装甲车不带保镖都不敢出门;人家百里奚教化民众、以德服人,你动辄生杀、以力服人。现在被你处罚、用刑的老百姓和贵族都在哀嚎,老话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你现在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太危险了,不如早点归隐。

可惜卫鞅不听。

孝公一死,卫鞅失去保护伞,贵族势力开始疯狂反扑。罗织罪名,全国通缉。

卫鞅没法,只得奔逃。跑到一家客店投宿,店家不接收,要他出示身份证明,并说这是商君定的规矩,不能违反。

卫鞅仰天长叹:我自己定的法令,到头来却害了我自己!真是自作自受啊。

历史的车轮从商鞅身上碾过,血淋淋的行走在战国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通鉴(四)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