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学习

这段时间的学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先说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吧。

这段时间老师的课程主题都是成本,老师自己都说学懂了成本就学会了经济学课程的一半,门外汉听后真是要拍大腿立志把成本的概念学好啊。

经济学是基于稀缺这一基本事实形成的科学,有稀缺就必然有选择,有选择就必须有选择的标准,也就必然有歧视,这里的歧视不是贬义词,而是有区别对待这层含义的中性笔

首先,经济学中的成本不同于会计学里的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比如一块地盖了住宅楼就不能盖厂房,修住宅楼的成本就是厂房,一项资源的利用有多个选项,你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那么这个选择的成本就是其他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个,选择与选项之间互为成本。

第二,负面感受不是成本,你要比较的是选项的净值。

打个比方,这个周日你有两个选择,A是逛街,逛街带来的幸福值是70分,因为逛街可以买东西,可以吃美食,但是逛街会带来30分的负面感受,因为逛街会累,花钱过猛还会肉疼,逛一天街回到家还会有空虚感,觉得没有学习和提升。选择B是在家宅,打扫卫生然后再读一本书,这个选项带来的幸福值是60分,因为在家既整理了生活空间,又净化了心灵空间,同样的,宅也会产生10分的负面感受,宅会显得比较孤独,空间的限制也限制了视野。对比两个选项,A 和B分别产生了40分和50分的净幸福,你要决策时要对比的不是负面感受这个维度,它不是成本,而是要比较那个净值。

第三,你的工作由别人决定。

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看似有好多选择,可以选择的行业那么多,公司那么多,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决定了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你选择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上其他人的影响,打个比方,你其实挺喜欢读红楼梦的,却最后选择做一名程序员,是为什么呢,当然是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程序员而你又有这个能力做好程序员,我们做出的就业选择都是基于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的综合考量。哪个职业能最大程度满足了社会需求,迎合了自身兴趣,所付出努力的成本最低,我们当然就选择什么。你的职业本质上是由别人决定的。

第四,看成本时,不要只看钱。

钱只是成本的一种,时间成本,运营成本都是成本。老师举的例子是中间商,零售业中间商越多,良性竞争越多,消费者最后买到的物品价格也就越低,反例是药品价格,药品价格之所以高不是中间商太多赚取的差价太多导致的,正相反,药品价格高理由恰恰是中间商过少,行业内有一定的垄断。什么时候制度足够宽松,足够多的供应渠道可以进来,药价才会有机会下降。

第五,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决策时要看边际成本。

比如说,你花30块钱买了张电影票,看电影的时候看了20分钟觉得不好看,你是会站起来走掉呢还是继续忍受一个多小时,让时间成本也跟着沉没呢?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好看,是应该站起来走掉的,30块钱已经花掉了, 站起来走掉并不会有更多损失,而接着把电影看完损失的就是时间了,要知道,时间也是成本啊,你可以用这一小时去干点别的事情啊。所以,不要盯着沉没成本。正确的视角是思考我还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获得我想要的回报,这个视角关注的是边际成本。举个例子,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A 继续从事金融行业,我需要再付出50分就能获得100份的收益,B 投身互联网行业,需要付出100分才能获得100份的收益。那么A 的边际成本就比选择B 的低,那么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讲,选择A是更好的。

以上内容是我对成本内容讲解的梳理和总结,有的例子我按照自己实际情况换成了自己的。下面谈谈学习的感受,经济学其实并不是教你如何赚钱的科学,经济学是要教你一些决策的思路,我们每一天都面临决策,一生中也会面临几次几次选择,如何避开一些坑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关乎人生幸福,这样说来,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了。

说完了经济学的好,我想说说概念的重要性,学好一门学科,最关键的是把这门学科里的基础概念学好,一个学科的形成其实就是一系列概念的有机组合足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每掌握好一个概念,就好比获得了一块拼图,等你把所有的拼图块集齐就意味着这门学科你学得差不多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段时间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