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天龙八部对比剧评有一个礼拜了,缓了一阵子,也没什么评论和阅读量。一个出来唱反调的说我写的什么垃圾玩意的也没有。这倒无妨,初次写东西,可以理解。写作水平垫底的剧评,别人都懒得敲键盘找毛病吧,何况哪哪都是毛病。杠精也懒得理,毕竟“杠点”太多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平台,用户整体素质偏高,杠精和喷子这两个群体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记得我之前说自己想写一篇关于大学的文,前几天也计划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文,题目都写了,内容留白待写,但都没动笔。后来觉得,还是先写关于工作的,考虑再三,关于工作我也不是什么先进工作者,况且自身也是个工作效率极差,不受领导待见之人。所以,我决定还是先写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毕竟,写东西这事,工作这事,以及情商提高这事,都属于我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过程,区别在于学到的多少罢了。当然,学以致用,技多不压身,说的都是学习的动机所在。
以前朋友给推荐过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其实就在家里放着,由于书名可以粗理解为时间管理,没什么新意,我只翻了两页便搁置了。后来我加入,又从别人的文章中看到过好几次这本书的名字。所以一本书若有不少人推崇,说明它还是有特别之处的,于是我便拿了出来,想读读看。果然还是写的很好的。作者学过统计学,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逻辑性很强。它会将一切任务分解开来,然后逐个攻破。有些观点很受用,比如说我们做事情遵循的紧急——重要优先级原则:紧急且重要的→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一般重要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还有一个有趣——有用原则,按优先级应该是:有趣且有用→无趣但有用→有趣但无用→无趣且无用。还有一个真的/显得——重要/不重要原则,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还有一些时间规划,教你如给一天的时间做规划,如何记录,如何总结。以及长期计划的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这些都很有用。有句话说的很对——人到了30岁以后,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少了。这也是我放弃游戏的原因,其实早该那么做了,好在现在不算太晚,我30周岁的生日是在2019年的11月。
我在生活方式转换上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前阵子逼自己去学JavaWeb开发。十几年的游戏人生已经改变了我太多,突然脱离显得特别的不适应。用作者的话,我以前做的是有趣但无用的事,突然变成了做一件无趣但有用的事,可谓是走了一条和之前完全相反的路。我想说,学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真的很难专注。而且这门学科全是晦涩难懂的语言,我坚持了一段日子,最后还是败倒在了JAVA三大框架SSH面前。学这个是出于我近期偶然间得到一个向上级单位调动的机会(因为之前我参加一个关于网络安全的总行级别的比赛,还拿了奖)。我如果想牢牢把握住,必须得学一手写代码的本领,因为我大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起码,我得对得起大学4年加毕业5年,这9年所做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到现在我连个简单网站都不会开发,9年的人生撕了重来倒也没什么可惜的。但不到万不得已,我还是不去走那种少数人改辕易辙却最终赢得人生的路了,毕竟那些是小概率事件。
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是没有时间在“”这个平台写鸡汤文的。我的工位旁边就坐着一个哥,他的经历也可谓是一段传奇,让我汗颜。他大学学的是机械自动化,要是强行说这个学科和计算机有关系,倒也不错,但跟软件开发就差的远了。据我所知,自动化更多的是针对底层硬件的编程,用的不是软件开发语言,是类似于二进制编程,逻辑与非门的那些知识。但在工作期间,他仅仅用1年的时间,就在软件开发方面实现了从0到掌握前沿开发框架的独立开发者的转变。我们是一起去的科技部,去的第一年他还在和我一起出差的时候被我怂恿一起玩一个叫《暗黑破坏神3》的游戏。
但是,一个男人的要拾起责任感,我觉得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有了孩子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先是以0基础的身份参加全行(全国级别)的IT技能大赛(那年的大赛是用JAVA开发一个带有后台数据库的简易网站),什么都不会的他仅靠死记硬背代码而获奖。然后就是深深的将自己埋到了开发的学习中去,每天从上班到下班,还有晚上本应该回家的时间,全部拿来学习开发。坐在那里不是写代码就是在翻阅文档,很少起身。即便是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他也在我旁边敲着代码。现在距他开始学习开发已经两年了,手里开发过的系统,为我们单位、上级单位开发的,都在日夜运行着,被各个岗位的员工使用着。我想,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一个看着自己开发出的系统投入使用的那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我也幻想过,毕竟我还是软件专业出身,但我现在能有的也仅仅是汗颜。
他曾被区行、总行邀请,发出了offer,希望能去更广阔的平台施展才华。但考虑孩子尚小、家人以及那些大平台内更加错综复杂的因素,他还是拒绝了,留在了我们二级分行这个科室里。我呢?在他的光环下,怕是不会太开心,也没有什么升职机会,一眼看到了后10年的样子。他能在扔下无意义的事情后立马去投身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并耐得住那件事的枯燥而有所成就。而我,也仅仅是在他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一年后,做到了他的1/3——抛弃一件无意义的事情。至于投入,目前还没有。说句实话,我不想搞开发,至少我觉得我更喜欢写东西,虽然写的烂,但我乐在其中。可是迫于我的岗位,我只能硬抗开发这面大旗,这让我很累,至于怎么去解决这个困境,我以后想明白再写。而写作,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只能是一个业余爱好了。
看来是跑题了,本来是想写“学习”这个话题。但写到一些真实经历的时候,不免内心澎湃,不吐不快了。其实我觉得写作也是个逻辑性很强的工作,是有必要提前列好提纲的。类似工作计划,没有计划就会显得混乱不堪,做事情丝毫没有条理性,这种事表现在写作上我们称之为跑题。我以前一直觉得写作是一个随意的事,写的混乱大不了美其名曰散文么。看来是我怕是对各种文体有误解。就算是散文,它也不应该是跟着作者的脑洞,想到哪写到哪。散文也是中心思想的,有头,有尾,有平铺,有插叙,有感慨,有升华。所以我下次写之前应该好好给自己列个提纲了,在写的时候总是因为某个小的点莫名其妙的展开,甚至是无限循环展开,以致于把自己带偏。
那么先让我理一理。前两段是引出学习这个话题并展开,然后就是引用读书的经历来实例化学习的各种方法,这也没什么问题。 之后又插了一段生活中学习开发的经历,这经历用来切题也还可以,但我偏偏因个人经历牵扯到负面情绪,跑去感慨了。好吧从这里开始彻底跑偏,情绪的瓶子一旦打破,一发不可收拾。我接着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一个大我4岁的同事哥们和我的一些经历。以他人之成就影射自己之不争,其实究根结底是心智开启和自律管理的问题。当然,心智和自律这两点对人的学习的影响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放到后面说。有必要回来再提下写作,拿议论问题和情绪穿插来说,我觉得不是不可以穿插,是我做的不够巧妙,而且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达个人情绪,导致读到后面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表达什么了。而且写之前我就应该做文章做个简单定位,是写议论为主的议论文,还是写分享感受为主的随笔心得。一旦定位不清,自然会导致文章主次不明,一会议论,一会抒情,再加上不合时宜的展开,滔滔不绝,有放而无收,让读的人甚是尴尬、甚至有晕眩感。(白话就是“你这写的什么JB玩意”)既然已经吸取教训,我下次写文章的时候必定尽力克服。
然后回来说心智的问题,首先什么是心智?即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原定义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心智是来源于人的生活阅历,且成正相关。
同样一件事,有两部分选择截然相反的人——做/不做。而他们做出这两种相反举动的原因恰恰是同一个:我不知道做它对我有什么用。
这便是心智的高低对人行为的影响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段引用自上文提到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心智较高的自然是选择了去做的人,而去做这件事的意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技多不压身,保不齐哪天你会用到的。
我觉得人之所以对一件事情抵触应该有两种原因:一是未知,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或事,会让人抵触,从心智而言,是因为他不了解,对这件事没有概念,所以怕做错、嫌麻烦也用不上。二是挫折,反复的挫折会挫伤一个人的锐气(当然不排除这也是一少部分人逆流而上的原因),在反复努力后的那种徒劳更让人不快。学习就像小时候搭积木,如果反复试了好多次,都是以坍塌而告终,最终坍塌的其实是自己的心理防线。只不过少有人意识到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方法不对,自然将失败怪罪于事物本身。以致于以后看到“积木”,就会心存怨怼,难以释怀而产生排斥心理。这里说的反复性失败也是对你正在做的一件事的试错行为,如果屡试屡错,那就要冷静下来认真审视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了。因为不同的事,对于一个人的能力范围来说,是有力所能及和不切实际之分别的。有的事你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实现,比如我给自己定个目标是有生之年去太阳系之外看看,显然这不现实。这就明确了,我们要先找到对的事(WHAT),然后再分析做这件事对于自己的意义(WHY),最后才是做这件事的方法(WAY)。
这其实就是书中说的WWH原则,即WHAT(何事)、WHY(原因),HOW(方法),只不过我觉得可以概括为3W原则:What,Why,Way(方法),其实意思一样就不钻牛角尖了。这里前两个因素对事情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选对一件事(只需要充分衡量自身能力以分析其可行性),探求做这件事的原因(通过这件事我会有什么改善)都不难,难的第三个——方法。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件事的效率。但方法这一话题我也不准备展开来说了,因为我自己也没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现在就我学java开发而言,还是一塌糊涂。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也许看完后对于方法的寻求会略有启发。
最后想说说软件开发的学习这件事。我觉得这种东西本就是陌生知识的积累,积累的过程会很枯燥,只能通过反复实践和学习来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前端开发和数据库、网络运维等领域的知识不太一样,它的更新迭代速度是难以想象的。你今天学会的东西,也许明天就用不上了。我曾照着大学课本的学习内容买了些类似的书,然后被说我旁边的哥们说:“你学的这个框架现在早就不用了……”其实我想过,要是有一门能用很多年,直到自己退休的手艺就好了,不涉及更新迭代的那种。但显然开发这项技能不是。数据库据说是越老越吃香,奈何学有所成的难度不比软件工程师低。网络运维倒也就那些东西,终生受用。所以我是不是一开始就选错方向了?还是说这只是因为我懒,不想付出努力的借口?
前文提到的那个升职机会是源于我参加总行级别的比赛获奖而被领导看中的事,其实那个比赛的内容是网络安全,和我现在干的数据分析没有任何关系。正如我刚才说的心智问题,领导让我报名的时候我是坚决排斥的,碍于不能驳领导面子我还是硬着头皮报名了。结果却拿了奖,说运气好也没错,有些题有运气的成分。但我确实努力了。赛前培训期间我每天上课不懂就问,课后回去每天做题到12点以后,没觉得累,反而觉得自己学习那些东西很有意思。那段日子是在贵阳出差比赛期间,赛前进行培训学习的。我也不知道那时的状态,为什么和我现在坐在办公桌上,自己看好几本超级厚的Java开发书籍的状态截然不同。这本《java核心技术》其中两页已经快被我揉烂了,却一直没有被翻过去。每次看书却又坚持不了一个小时。为什么偏偏现在,我却这么浮躁呢?
刚刚躺下准备午睡,奈何写东西写到太晚没睡着,倒是想明白一件事。我现在的状态不是浮躁,是怠惰。之前参加比赛,并取得后不错成绩,我认为原因有三:1.我主观能动性差,习惯了从小深陷的打压式教育。被迫参加比赛(而且是全国级别的),有压力,所以重视。2.有些内容确实感兴趣,求知欲强,所以愿意学。3.我自学能力差,有老师教,不会可以问。
回望现在,Java学习的艰难,原因我也总结了三点:1.上学时没好好学基础,上来直接做网站开发,急功近利。2.由于原因1,学的东西都比较晦涩难懂,导致挫败感强烈,有心理负担,甚至萌生厌恶之念。3.懒。
好了,关于学习这事,我觉得还是另开一篇,或者到此为止。因为我是时候准备竞聘的笔试了。况且,写作本是业余爱好,耽误工作日的时间,实属不明智。计划中给这篇文章结尾是3个番茄时钟周期,现在已经从早上写到下午了,10个也有了。这种打破规矩的行为,是有违效率工作法则的。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