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架歌(颂)-洞箫独奏

        康熙(1654-1722年)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公元1662年就帝位,执政61年。他笃信基督,追求基督真道,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学习圣经和属灵书籍,还常和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传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今教会流行的《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的名联,就是康熙皇帝的杰作。

康熙十架歌(颂)-洞箫独奏_第1张图片

        康熙皇帝为了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十架上,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基督死》,人称《康熙十字歌》,这是一篇体会基督受难即景的作品。

        功由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皇帝曾熟读四福音书,他非常了解耶稣被钉前夕受审经过;承认十字架之血是“百丈恩流”,特别领受耶稣在十架上说的话,故有“七言一毕万灵啼”的感述。这首七律虽只有8句56字,但却将耶稣从被捕到殒命的主要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奔放的诗句和整齐的韵律相结合,使人读来铿锵有力,意味无穷。

        《七言十架歌》(七言十架颂)有两个版本流行,风格不同。我分别用洞箫演奏,请试听。


康熙十架歌-洞箫独奏-琴台乐坊                                 

康熙十架颂-洞箫独奏-琴台乐坊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熙十架歌(颂)-洞箫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