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彼得返回道

今天的开始读《道德经》。

缘由是从最近在读的顾彼得的书中,越来越觉出他的好来,这个外国人如此不一样。他客观冷静地用一双异域的眼观看着中国,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但同时他又有一颗似乎比我们还柔软的力量,不仅关爱着各种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能始终顺应着生活的变化。

我想原因在于他受道教影响很深——在他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母亲时,是中国道教抚慰了他。后来他常常回到道教寺庙居住。(在顾彼得的书中译文称为寺庙,也许叫道观更为合适些)。在道教中,他特别推崇遵循老子教导并贯彻于一切活动中的道教。

下面是我的学习笔记。经是道德经原文,注是学习心得。既是学习者,其中粗陋不当之处敬请内行人指正。

《道德经》《道篇》第一章

经: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注: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用无意识发现其奥妙 用有意识归属其范围  徼是边际

经:无名天下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注:名 天下知之。然无名 乃天地之始。

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注:老子在《道德经》一开篇先讲了两种思维方式,在众人惯有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了“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的真知灼见,指出了“无名天下之始”、“无欲以观其妙”等无意识的思维之妙。

然更进一步的是 有无这两个哲学范畴 在《道德经》中是同体同源异同妙用的。有无相生绵绵不断 老子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妙中有妙 妙到极点更有妙处。

“玄”,象形字。依照古写的“玄”,一个环节连着一个环节,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道士们手里拿着连环圈,而佛教和尚们拿的是念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顾彼得返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