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条:功能可见性

(●゚ω゚●)

昨日回顾:

把【包容性】纳入设计的常见策略包括:

【良好的功能可见性】【恢复之前的动作】【安全网】【确认】【警告】【帮助】

达到设计包容性的首选方法:

【功能可见性】【恢复之前动作】【安全网】

如果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很多【帮助】,表明设计是不良的。

【功能可见性】2016-12-23

又称,【功能可供性(Affordance)】物品或环境的特质会影响其本身的功能。

一些物品或环境从视觉上会感到适合某些功能。

是不是理解起来很困难呢?我们来了解下这个词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 | 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

1977年在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里最早提出功能可供性的概念:独立于人的物体的属性,但与每个人的能力又密切相关。

认知科学家 | 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

1990年在 The Design of Everday Things 中提到,且其更强调:一定情境下可以被知觉到的可供性的意义,它不但与个人的实际能力有关,还将受到心理的影响。

OK,到这里是不是还是不太明白?

那么提炼一下上述内容的一些关键词(这是思维方式哦)

【认知】【人】【物体的属性】【心理】【能力】【环境】

接着,我们试着将这些关键词进行一下分类:

第一类,主观要素—人本身:【人】【心理】【能力】【认知】

第二类,目标要素—我们要使用的东西或场景:【物体的属性】【环境】

如果只看这二者是很独立的。那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

能产生联系二者关系的关键词一定是动词(不动怎么和对方产生联系呀~),所以只有【认知】一词了。

所谓【认知】,这里大概理解一下,就是你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闻到的等等。

综上所述,对功能可见性的理解

物品(可以被认知的功能)和环境的设计要素需要尽可能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在交互设计里,常常描述为:

产品的设计模型要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

专业的解释:

事物所具有的功能,在通过使用者视觉观察后,可以被认知,事物所具有的功能通过自身的外在形式而表现出来。对于使用者来说,事物的功能就是"可见的"。(此解释仅供参考,来源于聂淼《艺术品鉴》)

概念理解差不多了吧,再举几个栗子可能就一目了然啦:

正面栗子:

水桶的提手,你看见就知道它是可以拎起来的

App上的界面风格之前是拟物风,一个button看起来和真的一样,你一看就觉得是可以按下去的。实际设计也是这样考虑的。至于为什么后来变扁平了呢,盖饭个人认为:

用户习惯以及被培养出来了;

信息大爆炸,基于第一条,庞大的信息量必须为了满足【良好的功能可见性】而进行简化,使之易用。

反面栗子:

每日一条:功能可见性_第1张图片

这种水龙头刚出来的时候,没有贴冷热水标识时,应该有很多小伙伴有过体会:

看起来龙头是在左边,然后习惯性的往右转以为会出水,结果嘞~

盖饭提醒

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从业人员,你能以专业术语去阐述你的理念和想法,会更具有说服力哦!

知识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结果的呈现。这些知识怎么来的,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的。否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被人家问倒。

专业知识或许很难理解,但通过逐步关键词的提炼和解析,找到其中的关系,是可以逐步理解的。这本身就是对你的思维能力或者逻辑思考能力的一种考验啦~

每日一条:功能可见性_第2张图片

本日分享到此结束,欢迎关注公众号,每日进步多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条:功能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