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记住字体加黑部分,并谈谈您的理解。
请大家注意:今天我写的这篇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读懂!记住,“抑郁症”是个概念,这个概念背后是权利和政治!
总起来说,抑郁症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相联系的抑郁症。
2. 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 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或多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谁得病?得了什么样的病?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需要有有专业的权威机构的专业人士来做专业的鉴定。
比如抑郁症,我们是不是得了抑郁症?需要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者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根据专业测试作出专业判断。而不是我们自己根据症状套,我这一项符合那一项符合,所以我是抑郁症。自己给自己贴个标签,说自己得了抑郁症,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别人诊断,判定为抑郁症,这才是最可怕的。
咱们就说普通的咳嗽。为什么突然想到咳嗽这个症状呢?就是因为我们对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遇到过孩子有这样的症状。尤其是在孩子三岁之前,或者第一年入幼儿园这段时间,大多数孩子都会时不时的有这个症状。
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是我朋友家的儿子大概提前了两个月出生,也就是是七个月左右出生的。出生后体质很弱,刚出生就在儿科病房住了两个月,第一个月是在儿科病房的保温箱里度过的。在以后的成长岁月里,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感冒,打针,吃药。别人家孩子刚打了个喷嚏,他就必须得全副武装起来了。要不然就少不了吃药打针。我们很多同学都嬉笑说,他是药罐里养大的孩子。
我记得我家孩子大约在四岁左右的时候,大概是春天吧,也是感冒了,咳嗽,打针,吃药折腾了一个月还没痊愈。同学说,我家孩子吃某某新村某诊所的药,效果很好。一般我们在其他地方打针,吃药得一个月,在他那里吃中药,一周就好。
于是我们也去了那个诊所。第一次,真的是吃了一周就好了。可是第二次去的时候,大夫没有问症状,也没有看病情,直接去翻看上一次的方子,然后照着前次的方子又开了一周的。等医生翻上次方子的时候,我心里就非常的不舒服。一个医生接待病人,尤其是中医,不是应该遵从望,闻,问,诊吗?为什么不问不诊?而是直接翻上次的方子?而且这个方子已经距离现在一个多月之久了?儿子吃了这一次的药,病情并没有好转,于是我果断的放弃了继续去找这个医生看病。
医生院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专业人士,做出的诊断是专业的诊断,抓的药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的,所以我们会无条件的信任。所以上医院的时候,医生开出的所有的检查证明,即使我们心存疑义,这个检查有必要吗?但是我们大多也会无条件的服从,去做这样一个检查。因为我们相信医生比我们更专业,我们之所以到医院,也是因为相信医院比小诊所更专业。
专业的人士拥有话语权,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科学,是真理。
孩子小的时候,针对咳嗽,在暂时没有发现其他症状的时候,我们大人还会给孩子熬川贝冰糖雪梨水,等到后来才知道,咳嗽分内伤性的,外感性的。
川贝百合炖雪梨不是适用于各种咳嗽,风寒咳嗽不建议食用——这是百度三九医药网的回答。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凭借个人的经验以及过往的经历来进行判断,指导,不见得会对事件的发展有效果。尤其是对别人进行指导,万一出现不可控的后果,这个责任有谁来承担?
医生做的是人的工作,可是多年的医患分离,让医生和病人之间总是缺少那么一点温情脉脉,所以医患关系才会那么紧张,一出现一点风吹草动,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医生,都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好在现在医患关系慢慢处于一个调整的状态,越来越趋向于缓和。
而心理咨询师同样做的是人的工作,现在,行业正处在上升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及作用。那么做为心理咨询师的我们该如何小心翼翼维护好这份关系,为我们这个职业赢得一份尊严,荣耀,尊重与认可?我想还是老师说的那句话——假设我们不能帮到对方,至少我们不要伤害对方。
求助者是信任我们,带了很大的勇气才找到我们,愿意向我们敞开,求助,那么至少我们要非常专业的保护到对方的这份勇气,给到对方向前走的力量。职业道德很重要,专业态度很重要,专业能力很重要,专业判断很重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行业才能走的更远更长久,行业内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所以在接触了不同层次的求助者之后,越来越感到这份工作的神圣,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做的这份工作价值与意义。
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我愿意为了我自己,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而不断的努力!
我想我一定会越来越专业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五年之后,也许十年之后,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