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23:印刷术的世界

#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23:印刷术的世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其中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与传播有关。印刷术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使其能够位列四大发明,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第五章节的内容了。

第五章的篇幅大概只有第三章或第四章的一半。

现在来看,这本书的笔记大概是30天能写完。不急。

1、从口语到书面语,是从听觉到视觉

这一点是第四章内容的回顾。

口语诉诸于听觉,书面语诉诸于视觉。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引起的是认识方式的重构。于是就有了第四章的内容。

第五章特别关注印刷术对意识的微妙影响。

2、印刷术简史

在雕刻平面上制作印刷品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长。跟历史上大部分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出现也不是横空出世,同样是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逐步累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凸版印刷,是印刷术重要的发展阶段性成果,见证印刷效率的一步步提升。

到今天激光打印,任何有条件的人都可以在家实现印刷。

在西方历史上起到重要影响的印刷术是凸版印刷。一个字母就是一个活字,一个个分离的字母铸造在铅块上。

西方的手稿文化始终羁留在口语文化的边缘。

文字出现后的相当长时间,听觉依然主导着古代的文化世界。

直到文艺复兴,演讲始终是一切语言艺术中被传授最广泛的一种,成为一切话语,包括口头话语和笔头话语的基本范式。书面材料是听觉的补充。

这在中国也是相似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朝历代的主要艺术形式同样具备高度的口语化特征:押韵!可以唱出来!

文字的出现并没有一下子取代口语文化,也未曾真正取代过口语文化。

演讲、辩论,大学毕业论文答辩也是口语文化传统。

而印刷技术终于消磨掉了听觉加工过程。

印刷术毫不留情地把语词放置在空间里,其强制性超过了文字对语词的处置。文字,把语词从声音世界迁移到视觉空间的世界,印刷术最后把语词锁定在这个空间里。

3、印刷术带来的文本的视觉特征

书籍的装帧呈现出很强的视觉线性序列,比如页码和索引目录。

报纸标题放大、文章的开头第一个字放大、首字母大写、重要的内容加粗或者加下划线,引导人们的视线。这是纯视觉的处理方式。


#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23:印刷术的世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沃尔特•翁如此总结印刷术的影响:

印刷文本的外观像是机器制造的,而且的确是机器制造的;而手写文本对空间的控制,往往讲究装饰,很华丽,书法作品就是个例子。印刷术对空间的控制给人的典型印象是整齐,其形象必然是行列规整,页边留出空白,一切给人视觉上井井有条的印象,而不必借助手稿中常用的格子和边框,这是一个冷漠的,不带人情味的,始终如一的由事实组成的世界。
印刷文本读起来比手写文本顺畅的多,印刷文本在清晰度上远远超过手写文本。这样的清晰度最终产生了快速静默地阅读,反过来默读又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关系,且召唤截然不同的文风。

书籍出版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经纪人、编辑都会对内容带来影响。作者自己对手稿也要修订。

我忽然想起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为什么那么好读,那是课堂讲的呀!

明天继续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23:印刷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