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是彩虹

当年参加心理咨询师二级课程培训的时候,变态心理学的主讲老师是一位来自当地精卫中心的心理医生。既然是心理医生,自然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还记得当时老师把各种重症精神疾病讲的那叫一个惟妙惟肖,让过来学习的同学们着实是大开了眼界。讲high了之后,老师说,她原来一直认为自己对重症精神疾病的描述是最为准确的,直到有一次现场聆听了一位曾经的重症精神疾病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描述之后,彻底佩服的心服口服。确实,再高明的医生,无论学识如何之渊博,经验如何之丰富,没有亲身体验,哪里能彻彻底底的完全体会到病患发病时候的真实感受呢?

在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开班课上,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会提及自己过来学习心理学的动因。真正喜欢心理学的是一类,纯粹为了考证的是一类,立志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是一类,还有一大类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给自己做好疗愈的,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过来治病的。

就像是很多人身体都会出现亚健康状态一样,我们生活在这个精彩的世界,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再强大的内心,也难免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摧残。受伤了需要及时疗愈,疗愈的不及时,问题就严重了。到时候就不是花费一小时数百元咨询费就可以解决的了的。

在生涯规划师认证班的课堂上,老师会讲到有几大类人群比较适合成为生涯规划师,培训师、猎头、企业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大学老师。不过在我看来,还有一类人群,也比较适合,或者说更为适合。他们往往是踩过坑、中过枪、受挫过、痛苦过、迷茫过、困惑过,风雨过后才是彩虹,经历过之后,体会自然深刻,领悟自然深切,做咨询自然深入。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是蛮符合上面的条件的。高一文理分科,原本喜爱文科的我,阴错阳差的选择了理科。国内大学读的好好的,中途退学选择了出国留学。语言学校毕业,考大学的时候,因为学科名称的吸引,选择了一所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大学,由于对专业的不喜欢,大学四年过得十分的痛苦。本科毕业前半年,学校就职科的老师左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的让过去学校参加就职说明会,参加企业的校招面试会。04年左右的日本,当时就业形式空前的好,面试只是走个流程,因为当时很多日企急于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大批中国留学人员。所有过去参加面试的中国留学生,到后来全部被日本公司录用。而我当时只是一心想着读研,拒绝了多次就职科老师的电话,拒绝了多次在日本工作的机会。研究生毕业前半年,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找工作,还是接着读博,当时我选择了后者。看着其他同学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心情自然也是开心的不得了。读了一年的博士,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适合搞研究,之后主动提出退学申请,经过全体教授大会的审核批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此前已经有过9年多的兼职工作经历,尝试过数十个工作)

从大学出来,找工作期间,放弃过在日本长期工作并有可能拿到永久居住权的工作,放弃过月收30万日元的工作,放弃过在日本实习半年,由日本公司总部直接外派到上海,中国方面月收2万多,日本方面每月20几万的驻外人员补贴的工作。放弃过戴尔公司日本总部面试,大连戴尔公司直接录用的机会。总之,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各路的迷茫、各路的不确定、各路的选择障碍。

回想起当年,唯一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回国。我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独立自由、发挥专长、他人认同、不断变化,而所有这些在日本可以说是机会非常渺茫。

回国后,经历了大型民企、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企性质公司、事业单位性质公司,2014年开始接触职业规划,学习成长、公益咨询、付费咨询,成为一名全职生涯咨询师。继而开始接触中学生生涯规划、高考志愿规划咨询,终于有机会从事了符合自己价值观、感兴趣、能力可以hold住的工作。

如果从94年读高一算起,到2016年正式成为专职的生涯咨询师,我的职业生涯探索之路长达22年之久。痛之深,爱之切!人生能有几个22年呀!如果在我中学阶段就能有机会接触并学习到生涯规划知识,提早建立起来生涯规划的理念,相信后来的职业探索之路绝对是可以缩短很多的。

生涯发展之路,由你自己做主。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今日的小小觉察,势必带来明天的巨大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雨过后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