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周六,参加一个线下读书会,最初没有抱太多的期待和问题去参加,但是在晚上的行动学习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让我没有想到的意外惊喜。

这个行动学习更像是一个圆桌会议上的头脑风暴,由每个小伙伴提出自己最近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最后投票表决最想听哪位小伙伴的问题解决之道。最终,大家一致选择的是一位妈妈提出的比较典型的职场和家庭平衡问题。

这位妈妈的问题是她在一家知名企业,目前经常加班工作比较忙,无法兼顾孩子,而公司有内退制,可以提前退休,领取低额工资,而这位妈妈四年后即可达到这个标准。那在四年后,怎样才能保证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而收入不下降?

兼顾家庭完成一个母亲应有的责任又有自己一份自由、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业,这是每一个职场妈妈的梦想吧?很显然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大多数妈妈很有代入感。

 第一轮提问开始,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提问,提问的焦点聚焦在妈妈四年后事业转型的定位上,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目前能力是否可以匹配,做了怎样的能力提升,有没有这样的价值变现? 经过第一轮的提问后大家明确了对于这个妈妈来说,理想的工作状态是能够陪伴孩子,有成就感,经济上要有安全感并且还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带导导师让大家跳出提问者的身份,从旁观者的身份对刚才这一轮的提问表现进行复盘,大家逐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打分:1.对自己的收获,2.对问题提出者的帮助  3.大家提问的表现。普遍大家打分很乐观,包括问题提出者的这位妈妈也非常满意。现场带导导师请大家逐一回答,如何才能问出更好的问题,刚才有哪些方面大家认为做的很出色。通过大家的集体反馈,问出一个更好的问题的前提是:

大家都保持一颗开放而真诚的心灵,紧紧围绕主题才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通过问题提出者和提问者不断对思路进行梳理,从各个角度来折射碰撞。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他人的看点或看法带有自己的主观主义色彩,而团体对一个人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和不断复盘,更容易聚焦,也更容易通过主观碰撞出客观因素来。

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大家都意犹未尽,开始第二轮提问与被提问,带导导师问了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第一个是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在什么时候孩子开始走向独立,现场一位从事儿童教育的资深人士回答,孩子最需要陪伴是0-6岁,第二个是青春期,12-15岁,随后孩子完全可以走向独立。导师接着问:这个妈妈预设的是四年后完全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而孩子目前9岁,四年后孩子13岁,假设孩子12岁就能完全独立了,在未离开职场还未进入家庭的3年-4年内的这一年内这位妈妈要做些什么? 这个时间细节上的捕捉,打破了大家头脑中的预设,纷纷让大家把提问的焦点放到了当下这三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三年陪伴时间,这位妈妈对孩子做了什么? 这位妈妈开始阐述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自己的困扰,种种家庭育儿问题归纳起来是:

1. 家庭教育中由谁主导,一致性是否存在问题?

2. 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维护和沟通对于孩子教育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庭该如何有效分工和协同?

4. 在与孩子制定规则时,规则该如何制定和遵守,如果大家无法保持规则一致性该怎么处理?

展开育儿的问题,引发了现场大多数妈妈的共鸣,大家对这些问题出谋划策,同时也发现从一开始的职业转型问题开始慢慢转向当下最重要的孩子教育问题。这个结果让大多数人在第二轮复盘中感到非常的惊讶,楼盖偏了,却接近了当下问题的实质。

带导导师提出进入第三个环节,给出建议环节,现场妈妈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给出建议:

1.夫妻双方在育儿问题上无法一致时,需要在回避孩子的情况下,私下沟通并达成一致。

2.使用家庭会议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制定规则,提高孩子的参与感

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以制定合理目标、设定恰当的家庭奖惩制度

4.任何家庭教育上的问题都是关系的互动和沟通出现了问题,需要和老公做有效沟通,明确分工和规则,做一个和善但坚定的妈妈

参加这样一场大家同频共振,以提问式引导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一是作为学习者的身份,这样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我很受用,作为团队高效协同工作,提升领导力都是一个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借鉴的模式。而作为一个妈妈,都会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但又能无愧于心的完美妈妈,除了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但正是因为这份不能落地的所谓梦想,往往让我们容易被很长远的问题牵绊,无法聚焦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并且我们在解决一个当下的问题时,容易用极端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犹如这位妈妈,对于自己目前的纠结本质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却不自知,并且在解决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她认为必须要通过辞去工作全身心的陪伴才可以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然后进入这假设上的后续问题的纠结状态,忘记了初衷是什么?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呢? 做一个预设,假定自己在未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兴趣点,才会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一个状态,才能活的有价值,却忘了聚焦当下的痛点,初心是什么?而无法活在当下?

是的,除了眼前的苟且之外还有诗和远方,也别忘了到达诗和远方,还要有眼前的苟且。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