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白落梅,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我因为仓央嘉措而了解她,也因为她而了解仓央嘉措。仓央嘉措,西藏的六世班禅活佛,一个情圣,身后曾留下许多传承千古的情诗。我因为读过仓央嘉措的情诗, 世人都在传播他的情诗,而对他的传说产生兴趣,正好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满足了我的需求。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对白落梅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开创了“唯美传记”这一全新风格的写作领域,代表作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白落梅的传记,带着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去讲诉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读她的书,是一种视觉上、心理上的享受,你可以深深感受到她表现手法上的细腻,情感上的丰富,用词上的唯美,思想上的哲理性。有机会一定要再读读她其他的作品。

        仓央嘉措,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册让人穷尽岁月亦不能完全读懂的经文。在荒芜的雪域高原,在寥廓的青海圣湖,在宽旷的神山大地,他沉静似人,他静卧如佛。他本身就是一名活佛,更是一名有七情六欲的常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弱水三千独取一瓢,姹紫嫣红独守一色,凡尘百相只爱一人。而他,则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原先只是遥远天边、清贫门户里的一名普通的孩童,因有了转世之说,顺从了命运的迁徙。倘若可以,他宁愿和心爱的姑娘,在开满格桑花的村庄里放牧写诗,与牛羊白云相依,和草滩溪水对话。如此,便可以不必接受众生朝拜,远离万丈荣光。

        他十五岁接受坐床大典,被迫离开心爱的姑娘,之前在那个崇尚自由爱情的小村庄,情窦初开,与青梅竹马的姑娘牧着牛羊、唱着情歌,尝到了爱情的甜蜜果实,也有了通过写情诗表达自己情感的基础。但那时的他又对复杂的宗教、政治、佛经、社会、生活能理解多少呢,只有那情感、爱情是实实在在难以忘怀的。他虽贵为活佛,身居西藏政教首领地位,住在布达拉宫至高的宫殿,被许多僧众包裹地活着,接受万民敬仰,但是他孤独,甚至过得艰辛疲惫,在布达拉宫他只是一个政治上的傀垒,他甚至连自己的行动自由都无法保证。虽然无限思念自己恋人,但只能被动接受这个事实。也正是在这种无尽的思念中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曾经也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过,坐床后的三年里,他发奋修练,争取在十八岁时能够亲政掌权,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想得太天真了,他本身就是别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棋子,他再次陷入情感的漩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布达拉宫有一个可以通往八廓街的后门,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间,他脱掉僧依,装扮成一名普通的青年,到一家玛吉阿米酒馆与当地的青年男女喝酒、跳舞、唱情歌,也就在这里他遇到了达娃卓玛,再次坠落情网,实际上也忘掉了他的初恋情人。应该说初恋是甜蜜的,但那时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而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下遇到自己认为是合适的,就会再次如飞娥扑火般,执迷不悟。他们就这样白天分开、夜晚相聚,相爱相恋,他生活中自己的梦幻中,仍不敢越雷池半步,他知道一旦事情败露,以他的能量是无法抗拒佛法、世俗、政治斗争的打击的。于是他发出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感叹。因此说人个的力量与组织相比实在是太缈小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场大雪,使他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暴露了他的行迹。从此他的悲剧才真正开始,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大清皇帝废除活佛身份,执献京师,在押解去京的途中,客死在青海湖边,那年他才二十五岁,这是正史的记载。这应该说是一场悲剧,悲剧的东西也往往容易流传千古。当然还有他留下的不朽情诗。

        到这里故事并没有结束,一本《仓央嘉措秘传》又把他的故事进行了延续。仓央嘉措并没有在青海湖边死去,而是被人救走,从此开始隐埋名的云游生活,深刻反思,一心向佛,专心修练,再没有写过一首情诗,动过一丝情念,最后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弘扬佛法,终成大师。当然这是写这本书的人根据人们的美好愿望而作,希望他能脱离情海,潜心修佛,不要愧为西藏民众的精神领袖。这段故事是不是真实,我们不必去纠结。我倒是觉的他真的在二十五岁时已经死去的结局更好。虽然悲壮,但很凄美。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