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影院看了《驴得水》,因为宣传语是“讲个笑话,你可别哭”,本是备着纸巾去的,可结果···
1942年,一个没落的年代;大西北的偏远山区,一个封闭落后的地域,彼时彼地的故事总与喜剧挂不起勾。一个校长带领3+1个老师为实现教育梦想而办学,如此简单的组合不免让人猜测能有多高深?
原本平静的生活从一封电报和一个铜匠的到来掀起波澜。为了掩饰一个谎言一个错误,接连犯下更多错误,错误的“雪球”滚出磁力滚出魔力也滚出真相,碾压坚持碾压真实也碾压着人心。起初,每个人都曾想过直面,认为事情说清楚总比隐瞒圆谎强,有什么后果承担便是。但共同利益的所在和侥幸心理的驱使还是占了上峰,所有人一起塑造了一个不存在的老师。中间有多少次机会可以刹车,这些人的内心就有多少次拉锯,可结果并不是扭转而是更多人沦陷,以至于当观众认为终于可以真相大白的时候,却其实是多了更多的助推者甚至是绑架者。在一波一波的剧情里,几个人物辛苦的展现着人性的复杂和变化。
为了名利地位,人可以在现实面前如此彻底的妥协。校长,本是希望通过团结所有老师,齐心将学校办下去,满口理想道德,却组织谋划了铜匠变得水,默认了一曼“睡服”铜匠,苟同了魁山“分赃”,屈服了铜匠猖狂,顺从了特派员贪赃。他虚伪到令人不能理解,最终竟可以给女儿下跪求她圆谎,间接促成其嫁给代替一头驴的铜匠。他以为自己的能力和圆滑足矣应付灾难,可正是他酿造和成就了越来越大的灾难。“做大事不拘小节”,当事大到一定程度,步步退让的“节”也消失殆尽。被捆绑在驴棚呼天喊地时的绝望不知能否换来他真心的悔不当初。
既放任本能的满足,又期许保持对精神世界纯净高尚的追求。一曼,可知这中间本就有矛盾?真性情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人,当然也可以满足生理需求,但不是无节制的满足,自由也一样,它从来都是在束缚之中的。也许她曾经受伤,渴求的景象破灭了,以为无求便无伤,只把那些纯洁完美的放进水晶宫。也许她是在追求自由进步,吸收新知,突破藩篱,可总归方向是偏离的,理想化到脱离现实,最终是个“不正常”的结局,令人惋惜。
爱时不顾一切容纳所有,恨时无所不用其极。裴魁山,自私到可爱,认真到好笑,也恶毒到让人愤恨,现实到无以复加。转折点在被一曼拒绝并听到了她与铜匠的巫山云雨之后。既是没有了感情和未来,那还装什么呢?他只要钱,为了钱可以痛骂曾经心爱的女人,可以为权势之人鞍前马后,可以将那点可怜的知识解释死人复活。在荒诞的高潮,也只有他一头扑向钱。钱,真的可以弥补内心的那些情感的空洞吗?
高喊刚烈血性的,也会儒弱到似尘埃草芥。周铁男,他与佳佳的爱情是影片里最纯的一缕清风,可是磕破头求保命的那一刻怂到令人作呕,敲碎了原本阳光正直,宁折不弯,坚守底线的形象。他辩解着枪子儿擦着头皮而过的惊悚,描述着先抑后扬的大计划,却也成为强权真正的奴仆。
朴实认真的,也可以蛮横霸道。铜匠,为一曼唱情歌的时候令人动容,硬要剪掉一曼头发的时候却像一个魔鬼。他也许聪明,没见过的东西一学就会,就像床上的他一秒钟变上位。他的眼界被打开了,就像魔鬼的能量被唤醒了,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懂得如何运用和控制能量,所以在这个过程里他丢掉了自己。
表面正大光明,背地也可以行巧取豪夺的勾当。特派员,没有名字,只有身份。在这个身份之下,他可以不学无术仍位居人上,道貌岸然假公济私,为金钱无视事实,牺牲别人的尊严。
自吕得水成人之后,所有人的表现充满了坚硬,若说柔软莫过于特派员跟班不忍直视一曼头发被剪掉的那一刻。后来也是他救下险些被强奸的一曼,也唾弃了已成怂包的周铁男。
怎么会这样?不要忘记了,几位老师来到这里果然是为了所谓梦想吗?特派员一一道出的“劣迹”也许才是真正原因,这里是他们远离人群评判,重新获得自我价值的新土。但是,人逃到哪里都逃不过自己,愈匮乏愈攫取——求知识,求眼界,求利益,求满足,求控制;越拥有越恐惧——怕失去名利,怕失去自由,怕失去爱情,怕失去尊严,怕失去生命。
电影中无数次出现的“知识分子”四个字是那么刺耳,知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来,如铜匠,一夜便可糊弄英语,两月便可飘飘然了,而做人却不能;知识可以让人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拥有因此而生的理想,如裴魁山、周铁男也曾就读高校立志高远,但能否稳固坚定仍关乎人性。最简单的若懂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之敬畏就不会堂而皇之的在雨神庙谋划、现眼,他们终只是有点知识而已。
铜匠媳妇儿的那句“你们才是牲口”有多少人会觉得骂的好!换成文明点的方式也可以说“没人性!”可静下来想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所有人的表演都正是人性最浓烈、最极致的体现。这样的清晰纯粹也许只有在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尊严、私欲而肆意践踏、绑架、摧毁、扭曲事实、他人甚至自己。
有没有想过,裴魁山还不如一去无踪影了,周铁男还不如一枪被打死了,佳佳还不如早早去举报了,至少有美好被保住了。但其实没有,整部电影里关于美好的呈现大概是张一曼还算明显,那柔美的歌声、曼妙的身姿、纵情的言语、浪漫的希冀···所以看过电影的都热衷于评论她、感受她,讲述她的故事。尽管这个女人容貌并不美,也可以被形容为魅力无限;尽管她的瑕疵如此明显,也可以被解释为开放和新潮。我们太需要一个美好去平衡这所有的恶劣了,可这个美好太过单薄,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丰富她,来让自己的内心更舒服些。这足矣证明我们大多数人是向善的,我们需要真善美的支持,以便于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假恶丑,而可怕的是假恶丑不仅存在于外部世界,它们还时时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某个角落。
回想起来,原本只是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至于吗?可一切就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人性每一个黑暗角落就这样淋漓尽致的展现了。
在某个时刻某个剧情中,我们发觉这个部分像极了现实中的某个情境,不禁会想如果我就是剧中人,能否保持真我,坚守底线呢?银幕上表现的是人性中的“白”和“黑”,而我们只不过是中间无数灰色中的一种颜色,可白可黑亦可继续灰。
当一切嘎然而止,影片开头那场大火的寓意也终于明了,每一个人的加入都令火势越扑越旺直至无可救,最终火灭了,是因为真正有用的已烧个精光。
看着“学做人”在旷野的风里,在飞起的尘土里,心口是酸是冷还是空?
哭,丑陋的现实会替我抹泪吗?
哭,能表达内心的五味杂陈吗?
哭,会从此坚定的肆无忌惮吗?
我没有哭,因为哭不出,胸口的压抑却久久不能离去。老外那一句“incredible china”也许说尽了观影人当时当刻的浮想联翩和复杂感受吧。
现实也许复杂,但终究是人构筑的,当现实的残酷巨大到令人难以忍受、无从应对、不得不随波逐流,可否只怪现实呢?
如果过去的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未来只能越来越糟。
决定守初心的人们,留些精力善其身也许更实际。话说若每个人都能独善其身,整个世界也就不一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