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孔子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涅槃而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证着他的成长足迹,也影响了漫长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所为的人,已然深深浸入着每一个中国人骨髓当中.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九年我呱呱坠地,两个历史相隔久远的人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但能做为一个中国人, 一个齐鲁人, 我与孔子离得却是那么的近,他的事迹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了我.
孔子早年丧父,与母亲和兄长生活在一起,家境衰落, 所以“故多能鄙事。”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在成长过程中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抱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想法在齐鲁大地上接受周礼的沐浴,知识的洗礼.孔子向郯子学过郯国古代官制。孔子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求教于小项橐…,正由于他的好学,他的知识越积越多, 积累学识期间已有大量学生拜于门下,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
孔子的儿子生于公元前532,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去世的早,在学识上并无建树,但是他的儿子孔伋却建树颇丰. 孔伋为人刚毅好学,幼时在祖父孔子身边生活,深受熏陶。孔子对自己的孙子的教导,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儒家的思想已在其脑海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孔子卒后,拜曾子为师,颇得孔子思想真传。孔伋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中庸从“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提出世界观的高度。孔伋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把孔子“内省”的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他对孟子思想及宋明理学都有较大影响。终于成为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将孔伋引入儒学海洋中去的,家庭的教育对于孔伋的影响在今看来作用不言而喻.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得不到统治者的充分赏识,不很得志.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齐人闻听大慌,恐怕鲁国强大会吞并自己,乃送女乐给掌权者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渐渐的失去了对孔子的支持,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齐人的害怕,不是杞人忧天.早在以前,孔子避难于齐,齐景公常向孔子问政,那时的齐人就知孔子的厉害了,齐大夫便想加害于他,可见孔子的执政能力非同小可.
孔子无法施政于自己的国家,又不满执政者的统治,便率众弟子背景离乡, 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以期找到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卫国不用孔子, 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 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好不容易楚昭王想聘孔子,却被人所阻.逼的孔子无奈的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当六十八岁的空子,被接回鲁国,受鲁人尊敬,奉为“国老”.开始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一世的沉浮和飘零,让孔子明白了很多,他在没有为自己的抱负而奔波,一心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在书中让后人明了了礼仪和自己.
这是一个怎样的孔子啊!对学问孜孜不倦,对国家忠心耿耿,天地间还有如此执著的人吗?孔子将一个堂堂正正的自己留给了世界,将不朽的精神留给了我们,齐鲁礼仪之邦,靠我们来建设,华夏灿烂文明,靠我们来发扬,让我们从孔圣人身上学会求知,学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吧!不要辱沫了作为一个齐鲁人和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