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关系的猜想、简析

人们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不适用于量子力学,貌似经典力学体系与量子力学是完全不相干的。实际上不是这样。

量子力学为物质内部的微观基础,已经细微到与意识相影响的地步(私以为,意识乃至“灵魂”主要就是以量子状态呈现的)。而当今科学实验都离不开人的观察,观察就是意识的施加。量子态的意识施加于量子态的其他微观粒子上,那么该微观粒子就要被影响而改变原来的状态,所以量子力学界有“测不准原理”,因为只要一观察,就造成了改变,无法非常客观地测出其原本未经观察时的自在状态。

而“波粒二象性”实际上就是意识精神和形体物质的不二性。“波粒二象性”可能只是一种不准确的描述,更为恰当的描述或许是“介于波和粒子之间的物质状态”,其收聚成粒子,敛散成波。

由于“波粒二象性”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它们可能瞬间成波,也可能瞬间成粒子。甚至,瞬间留下波和粒子的两种痕迹(因为微观粒子是极其高速地运行,速度高到完全可以在这所谓的“瞬间”转变形态)。

而这只是就构成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而言的。至于庞大的外部,举个例子,就像许多人在火车车厢中来回跑动,影响到火车整体的状态吗?不会。所以,外在依旧适用于经典力学体系。

自然法则就是要让已成物体的东西变得“有方有则”,这样才能够定性,才能够“各从其类”,世界才会整体上稳定和谐,丰富多彩。所以,经典力学体系与量子力学并非两种毫不相干的体系。就像火车上的人们再怎么运动,他们也还是在火车上。

所以,物理学、自然科学是多么奇妙而有趣啊。牛顿虽然,整体上人品不咋地,凭借天才的发现而声望卓著,成为英国皇家科学会会长,但是,他掌权后对他的学术宿敌(其实已经不止学术了)胡克(弹力定律,或叫胡克定律的那个胡克)展开疯狂报复,据说撤掉了他在皇家科学会的所有画像,删掉了他在科学会的几乎所有科学学术记录,基本上就相当于让胡克从此销声匿迹了。这样的结果,其实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胡克自己招致的,他太高傲偏狭了,据说曾对年轻时的牛顿各种尖酸刻薄,对其他科学家也常不尊重。如果这些是真的,那就只能感叹——“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但是牛顿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用一个近乎简单公式的概念(后来的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是在牛顿描述的基础上由其他科学家们总结的)就把宏观物质世界运行的基本原则说明白了,乃至把天上地下,把万物的统一性给发现了。不能不赞叹其聪明智慧和伟大。甚至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验室中“称量”地球和其他星体的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所以,在那个时代, 就连一个“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也满怀激情地说: “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 这话虽然出自一位“外行人”之口,却道出了科学发现的精髓。

你看,科学的精髓需要由一位文学家来道出。所以,文理科之间何必互怼,非要争个你高我低呢。两者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罢了。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造就知识界的大和谐的。

哲学思维,下接科学,上达宗教,在其广度和深度上又通达贯穿历史和文学,所以,哲学,无愧为世间一切学问的总纲!

所以,“渣神”薛定谔养的那只“薛定谔猫”也许没有那么神秘。因为观察本身就会影响到微观粒子的状态。如果用宏观的“猫的死活”来比喻的话,不打开箱子,不施加“眼功”,又怎么会知道猫是死是活呢?即使施加了“眼功”,又怎么能确定此功法就能把猫杀死呢?所以,爱因斯坦大神,现在咱们或许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来,让我们开枪把薛定谔那只猫给打死!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关系的猜想、简析_第1张图片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关系的猜想、简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关系的猜想、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