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纪实]少尉的青春(12)

12、

对于习惯了散漫自由生活节奏的我,来到了这样的环境,说不后悔那是假的,可我也坚信这么一句“真理”:自己选择的路,爬不动了就睡一会。既来之那就则安之吧。

新兵连连长叫牛鸣,指导员叫马应,于是我想到了一个组合“牛头马面”。我在想领导是不是故意搞了个这么个组合,配合新兵连这破楼破地,合情合理。

我被分到了一排一班,排长叫李小兵,我有点汗颜,因为我没改名之前我父亲说我就叫“李小兵”。现在我叫李少尉,名字比他大气了一些。排长当过空降兵,后来提干就分到这来了,现在是少尉军衔,“李少尉”这个称呼用在他身上才是名副其实。

排长说,是他挑选了我到一排,就因为“李少尉”这个名字,看到我的资料上写着是大学生,于是我又被分到了一班。

“一班”要是放在上学那会,我绝对是高兴自豪的,比如我读高中的时候,一个年级分班就按照学习成绩排下来,一二三四五六七班,能进一班的,那就是学习尖子,俗称“学霸”;依次类推,分到七班,那不用说,就属于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听说七班就有好几个人被家里找关系塞到部队去了。

在部队就不一样了,部队动不动就兴“扛红旗,抢第一”这一套。如果说“一排”代表一个连队的先锋,那“一班”就相当于是先锋中的尖刀。打仗的时候,最容易吃“花生米”、当炮灰的就是所谓的“尖刀”。我暗地里叫苦,虽然只是个新兵连,但是被选入一排一班,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好糊弄的。

单看少尉排长的经历就够了,作为一名空降兵提干,那得训练多辛苦,个人得多优秀才行。排长给我们介绍一班长的时候,我的那个小心脏也是怦怦直跳。

我的班长,吴利锋,广东人,看似其貌不扬,年纪看上去也跟我们差不多,但人家是个练家子,17岁当兵入伍,从小练习“咏春”,这会还是全师应急处突小分队的一员猛将。我在想,要是被他打上一记重拳或是来上一飞腿,KO,那不死也得整出个几级残废吧。

来当兵前就听说过“当上新兵后,要能经得揍”,我越想就越不淡定了,毕竟想过当两年兵回去还要靠点颜值混口饭吃的。我的脑子在飞快的转,得出了唯一一个方法:那就是尽快表现好自己,只要班长满意,那就过得去。满意了还挨揍,那只能说明两点问题:一、班长心理扭曲变态;二、当上侦察兵了。把第二点一排除,我看到了满满的希望。

作为新兵,刚报到的时候,我感到到班长那真是各种热情。让你感觉这都是你亲哥,端茶倒水,据说有的新兵班长还给新兵倒洗脚水的,服务是怎么周到怎么来。

我是多了一个心眼: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兵员的素质,我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想当初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在街道上就是混“江湖”的,隔三差五打架斗殴,就差一点被抓进去“蹲号子”了。他家里觉得要是再不把他送去部队,就没得救了,于是花钱托关系,总算是成功塞到部队了。

基本上我看见周围其他被送去当兵的,跟这货差不了多少,当上两三年兵,性格就能变得温柔体贴,打死我都不信。指不定今天给你端洗脚水,明天就给你发一堆“小鞋”穿。所以,我不等班长帮忙,主动出击,还给班长端茶倒水,我能看出班长眼里那赞许的眼神。

我的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有些班长第一天是你亲哥,第二天就能变成表哥了,到了第三天也许就是你大爷了。想揍你就揍你,大爷出手,需要理由么。我细心观察了下,那些享受过班长“暖心服务”的,多少都得还上点“利息”。

班长打新兵,在那会是上不了台面的带兵“传统”。后来才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带兵观念转变,这个“传统”才得以逐渐退出舞台。当然,我个人认为,当兵是不能缺乏血性的,不然带出来的都一个个“娘炮”,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直到过了很多年以后,我仍然不能认同这种“第一天亲哥,第二天表哥,第三天大爷”的带兵做法。

“生活上温馨关怀,训练上严厉要求”,往往到了实际中,开始一些班长还能坚持,慢慢就失去耐心,生活上的“温馨关怀”就没了。“开始给一颗糖,然后给一巴掌”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只会更差,作为新兵,我会认为你这班长是带着面具的,说变脸就变脸,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敬畏”合在一起是一个词,分开就不一样了,不少班长以为“敬”和“畏”是一个意思,其实一个新兵敬重你,跟一个新兵畏惧你,完全两个意思,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可惜的是,直到我后来成长回到新兵连当连长后,发现这样的情况依旧存在。只不过肢体暴力演变成了语言暴力,能从一开始坚持到结束的“亲哥”型班长,实在是不多,倒不是说所有的班长都应该是“亲哥”型。我想说的是,带兵班长还不如从一而终,一开始是什么角色,结束时依旧是什么角色。这是后话。

这一点上,我的班长吴利锋做得还是不错的,他也给班里其他新兵端茶倒水,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细节,不搞“秋后算账”这一套。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种兵纪实]少尉的青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