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连锁的开头和结尾

原创 2016-04-21

大约在12年前公司还在黄浦江边办公。缘于公司人员不多,午饭“吃遍“上海滩。有一天,当我们来到马当路和太仓路交叉的“新天地”时,发现一家装修特别,设计独到的中餐餐厅。进去后发现,菜品不贵,样式规范,整体感觉远远好于美国人的餐厅。和餐厅经理交流后了解到,老板是台湾人,连锁的。那里大约是他们开出的第一家或则第二家。

印象深刻后,就想做他们生意,甚至办理了他们编号000000X的贵宾卡。再以后就有机会拜访他们位于淀山湖附近的“中央厨房”--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央厨房。和工厂总经理谈过后,简单参观了他们的工厂。但是,参观完工厂后:彻底失望,并从此没有再进过那家令我眼前一亮的餐厅。

今年有幸又拜访了几家有规模的中央厨房。进步是巨大的。但是,也为我多年的困惑“为什么麦当劳不开自己的中央厨房”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中央厨房和餐饮是两个密切相关但绝不等同的行业。餐饮是餐饮,中央厨房是工业,是食品工业。而牵涉到“工业”,则规矩、做法、要求、程序、员工培训等等,是餐饮业完完全全不可比拟的。目前太多的“中央厨房”就是一些“巫师”的建议或则”设计“做成的一个大厨房:大盆洗,大锅炒,加上冷却包装。并没有意识到,从厨房到工业,要有保证工业化级别的卫生要求,流程变通等。特别是简单的大量的人工重复劳动,非常不人道。尤其是从进厂到加工再到装填和包装那一段!甚至“中央厨房”已经演变为一个从蔬菜,到肉类,再到面类等一个门类齐全的大后厨杂烩。

“中央厨房”的感念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是食品工业话的必然。目前的中国,应该还在大胆尝试阶段。如果能够仔仔细细地学习西方然后超越西方,中餐的工业化,前途不可限量。

麦当劳等国际一流公司,肯定不是没有钱投资“中央厨房”,而是不愿意介入另一行当。“隔行不取利”,国际名言。澳大利亚的悉尼西30公里处,有一家50个员工的“中央厨房”,专业生产有点儿中国味的猪肉,牛肉100%熟透产品。供应悉尼地区绝大多数的餐厅和商超,非常值得一看。

麦当劳的供应商,分为:肉类的,蔬菜的,奶酪等等。中餐的厨房,应当分的更加详细,更加专业。同时,选择工艺和设备,并不能简单的“买进”。决定前,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会大大有利于企业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譬如:肉的切割。是欧美的方块,还是东方的“刀工”?譬如“熟制”,是变形的传统翻炒还是更加工业化的传送带煎烤?

任何事情都有开始,但是,如果更多的资金重复在没有进步的投入上,会影响中餐连锁化发展的道路,也影响中国食品业整体提高。华人餐饮的未来,在于真正意义的工业化、专业化、改造化。保证品质,保证卫生,让客户真的放心,才有明天。如果一味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逻辑,大小通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不能专业、专心、共享、虔诚、谦卑地对待这个行业,也许只能有昙花一现的美丽。

上海“新天地”的那家餐厅,已经不存在。但新的餐厅,又已经开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餐连锁的开头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