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指南针-转自罗胖

今天分享罗胖的讲解《爆裂》这本书的某一板块,所谓“未来社会生存的九大原则”。前两大原则,“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讲的是做事的方法。

下面三大原则,讲的其实是面对未来的态度,分别是“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

我就不一条条地展开了,只谈我的理解。

指南针和地图,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什么是地图?就是你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

但是不好意思,这事现在几乎不可能了。没有人能给出未来的地图,就算给了,也一定会有错误,你照着走,没准越走越黑。

这是这个时代最根本的困境之一。

比如,你现在去创业,一旦踏上了这条路,你总是幻想未来会获得很多东西,这当然有可能。但是你眼下,却扎扎实实地丢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榜样。

在过去的时代里,榜样是我们重要的人生动力之一,也就是我们未来的地图。入行当医生,就想当名医;入行当律师,就要做大律师;当了士兵,以元帅做榜样;当了小职员,就以CEO做榜样。但是,一旦创业,谁都不会是你的榜样了。

已经做成的公司和商业模式,你照抄一遍,不会获得同样的成功。别说你,就是那些成功者自己再来一遍,也未必能成。所以,成功者不是榜样,向他们学习,其实只是拿到几盏照亮自己道路的灯而已。

那没有地图怎么办?这个时候指南针就变得很重要了。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然后立即行动,哪里好走就走哪里,走错方向就靠指南针纠偏。

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爆裂》这本书里就举了个例子。美国有一位教育家访谈了2000多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结论很令人困惑。他发现,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很浓厚。人这种动物嘛,好奇心是根本,所以学习兴趣并不缺。

但是这些孩子,对学校的大部分课程的兴趣越来越低。一面是好学,一面是厌学,这是咋回事呢?其中有个女孩就说,我未来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为什么要学代数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我们都知道。代数是大脑的体操嘛,它是我们从现实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桥梁嘛。所以,代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座桥梁——抽象思维。

你看,代数就是地图,我们原来不问青红皂白地按照这个路线去走,越走越迷茫。但是实际上,抽象思维才是指南针,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学什么其实是可以不断创新的。

“指南针优于地图”,这条未来社会的生存原则,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逻辑来理解。

第一个角度, 咬死目标,不偏离。

目标这个东西,说起来大家都有,但是真回到现实世界中,目标是经常要丢失的。为啥?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整个现代商业社会就是为了遮蔽我们的长远目标,让我们沉溺在当下的小世界里。

比如,所有做互联网产品的,都会讲怎么提升用户体验,那用户体验是什么意思?就是让你从一个按钮自动滑到下一个按钮,极其顺畅爽滑,不能自拔。在最佳的用户体验中,你会忘记用这个互联网产品真正的目标,而沉浸在当下的体验中。

再比如,你本来的目标是要在职场上成为一个牛哄哄的人。但是很多公司的制度,是要帮你把那个大目标拆成无数的小目标。比如,公司早会上的一个表扬,本周KPI完成榜单上的排名等等。目标感不强的人,很快就会变成为这些表扬或者排行工作,而忘了自己本来的目标。

所以,丢掉地图,捡起指南针,就是要有这种咬死目标的能力,时时刻刻问自己: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理解“指南针优于地图”这条原则,第二个角度,就是要重新评估风险。

按照地图的走法,会给你标出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可是,我们只要稍一反思,这个最佳路径的设计,其实包含了对于风险的回避。可是,风险这个东西,在这个时代,也在发生巨变。

举个例子,2017年因为乐视公司债务违约,导致有家银行把乐视员工的个人信用卡额度,下调至1元。公司的事,你银行凭什么惩罚个人呢?结果引起舆论上的轩然大波,给这家银行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但是你想,这个事为什么会发生?还不是因为银行要回避风险,看似也有道理。

但是在这个时代,银行只注意到了防范自己的金融风险,却让自己陷入到更大的舆论风险中。你说,哪个才是更大的风险呢?

所以,在确定性的时代,连哪里有风险也是确定的。而在不确定性的时代,风险本身也是不确定的。你看着安全的地方,没准是新型风险爆发的地方。

所以,传统的风险规避策略变得就没用了。不仅没用,没准还有害。

《爆裂》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公司,要向本书作者伊藤穰一投资60万美元,但是要花300万美元做可行性研究。

你还别觉得可笑,大组织的风险防范体系就是这样的。领一根办公用笔,要经过多位领导签字,跑好几趟,很正常啊。

你算算,组织为防范这根笔被冒领,花出去的人工成本,远远超过这根笔的价格。我们今天讲的很多大企业病、大组织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防范风险导致的。而很多创新企业,并不需要多少实质性的创新,仅仅是踏入那些大公司不敢踏入的无人地带,就可以了。

所以为什么《爆裂》这本书说,“风险优于安全”,道理也在于此。

当别人在地图上按照所谓安全的最优路径在走向目标的时候,你走了一条看似不安全的道路,只用指南针矫正自己的方向,没准反而是更安全、更快捷的道路。

理解“指南针优于地图”这条原则的第三个角度,是行动为先。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干起来再说。

《爆裂》这本书里,引用了一句俏皮话:“在理论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差别。而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却有差别。”这个差别在哪儿?

我的理解,理论推导,走得通就是走得通,走不通就是走不通。而实践行动就不同,用胡适先生的话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走得通当然好,走不通也有走不通的收获。

就像我这些年见过的创业者,形形色色,什么性格、什么禀赋的人都有,可以说没有什么共同点。但是有一点是共有的,他们都是行动派。

在这个不确定性极高的时代,最有趣的就是——你在任何地方有所行动,在将来可能就有无穷妙用。现在的行动,未必结出现在的果实,但是一定会打开未来行动的可能性。

所以说,不用纠结有没有地图,带个指南针马上上路吧,一定会有收获。

原文转自罗胖,说的正好符合我现在的现状!在这条路上多得有贵人朋友张总相助,前期各类模式设计才得以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会走成什么样!虽然未知,但我并不惧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爆裂》指南针-转自罗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