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盲到半个合格大学生,这两年我做了自己讨厌至极的事情

从文盲到半个合格大学生,这两年我做了自己讨厌至极的事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世界上,躺枪的人很多,躺赢的人却少的可怜。

01

实不相瞒,大学前,我就是个文盲。

在我出生的大家庭里没有搞教育的人,从未营造出读书的氛围,只有无止尽的麻将机的声音在耳边盘旋。

显然,我的家庭绝不能给我躺赢的平台。

每次打开电视,我父亲看被改的乱七八糟的抗战片,我母亲看情感问题的破案片,当我就在一旁的时,就调到《动物世界》。

没有人告诉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没有人跟我讲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没有人赠送我每个年龄段该读的作品。

除了几本姐姐小时候用过的字帖和读过的寓言故事书,我再没有别的阅读。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直到高中,我只看过课本和屈指可数的课外必读书目,还有一些言情杂志,更别提什么四大名著。

所有的考试,对我而言,与“书”无关,听讲与做题,撑到了大学。

记得很清楚,大一面试记者,笔试中有一个填空问你最爱看的书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好惭愧好惭愧,没有最爱看的书,好羞耻好羞耻,至今没有看过一本正儿八经的书。

我咬着牙,大笔一挥,写上了一本时尚杂志——《Easy》。

后来竟然过了笔试,我差点把这件事儿当英雄事迹,引以为豪。

而更可笑的是,阴差阳错,我的专业竟然是汉语言文学。

进班里那一瞬间,我并没觉得什么不妥,我的脸上没有写着“文盲”,别人也没写着“知识分子”,我理所当然在这个班里滥竽充数。

直到渐渐的相处,我发现这群人一个个长相一般却谈吐不凡,发现这群人不动声色地拿着小说大赛的一等奖,发现这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在课堂上接下句,发现这群人出口成诗、深藏不露,忽然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的文盲两个字太沉重。


02

那段时间,我每天只有一个想法:怎么样才可以追上她们?

太想成为她们这种人,让我每一刻抱着手机刷微博都成了罪恶。

也是这次反省,我彻底感受到读书是件能让人闪闪发光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而我和她们之间差的不是分数线,是难以补救的阅读量。

我们每个人能随身携带的东西不多?除了一张皮囊,便是一身的知识,而读进脑子里的书就是学进去的知识。

有了这样的世界观,接下来就开始实行方法论。


1、培养兴趣

深知自己不爱读书的秉性,一开始我并没有制定一份让自己窒息的书单,而是两手空空啥也不带,每天下午放学在图书馆书架里呆到晚上十点钟闭馆。

没地方坐也无法睡觉,靠墙上打盹,一会儿就醒了,左转转,右转转,实在无聊至极时,我顺手拿了一本书——《活着》。

很庆幸,当初第一本书拿的是余华的《活着》,而不是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我如此不爱看书的人,竟然一口气看完,并且深深地感慨:书并没那么难看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陆陆续续把图书馆能找到的余华的书全部看了一遍。所以,至今我说不出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只能说我最感谢的作家是余华。

大二偶然机会,参加了余华的讲座,排了四个小时的队,到场坐上了最满意的位置,余华的声音一出来,全场一鼓掌,我热泪盈眶。

余华的书看完以后,找到苏童的书,因为这些作者的书故事性比较强,非常容易看进去。当时借的第一本是《向日葵》,里面收录了他的许多短篇小说,被他的写作风格迷住接下来《妻妾成群》、《红粉》等等,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每找到一个喜欢的作家,就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浏览一遍。

从余华、苏童到张爱玲、莫言,再到王安忆、池莉等等,不知道是多少个晚上的时间,多少个一个人独处的机会,使得中国现当代大部分作者的书我都翻阅过。


2、不断的用现有的进步鼓励自己

我深知读书没有捷径,从前浪费掉的时间,在饭桌上、睡觉前、甚至泡脚时都用来弥补。

也曾头疼的想放弃,因为不是每一本书都好看,每一本书都好读,然而每次想放弃时,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这段时间的改变,就拼命的洗脑,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在成就一个想要的自己。

在这个自身一无所有的年纪,我能有的就是不断的积累。

从现当代到古代,从中国到外国,从文学到史学,两年时光,虽然未曾深入研究,但是至少了解了皮毛。

当初两千字论文需要百度好久下不了笔,今年在老师的强制性任务下,从开学开始准备,写下了十万字的论文。

那种深深地自豪感难以言表,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够融入到整个圈子里。

当初为了脱掉这身“文盲”的外衣,我刻薄的要求自己,如今庆幸当初的刻薄,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追求。

从“文盲”到“半个文盲”,我改变了爱好,改变了兴趣,与此同时,我看到了生活品质的提高,看到了思想的拓展,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3、自制力

有舍才有得,把时间用在读书上意味着我放弃了晚上出去撒欢,去唱歌烧烤,放弃了周末逛街,放弃了抱着手机打游戏刷微博。

这一切并非轻而易举,十几年来培养出来的习惯,一朝一夕是难以改变的。

于是,自制力这个东西就尤其重要,人的年龄和自制力是成正比关系的,当有了一定的人生方向,生活有了规划,有了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自制力便应运而生

没有自制的人生,得到的是一时的快感。

有自制的人生,拥有的是掌控自己的自豪。

深入骨子里的想法让我渐渐的卸载了化妆的App,安装各种读书软件和写作平台,我开始尝试写作,写书评散文、参加小说大赛,开始取关美妆博主,关注更多的作家和文学有关的帐号。

我把这些曾经讨厌至极的事情变成了我的生活,但是我却变成了自己更喜欢的人,变成开始自制,开始计划,开始积极向上的人。


4、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越来越多的阅读,我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事儿,更加的想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真正感受到学习和探索未知真的充满激情。

后来我开始健身,开始学习摄影,研究厨艺,学会养花,慢慢发现,原来,感受到自己成长比一味的享受物质生活更让人感到满足。

尽管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甚至难以前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不是能做多少轻而易举的事情多了不起,而是能调整自己的适应度,做一些原本讨厌的事情,并爱上它,更骄傲。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灵魂从极度的扁平到逐渐丰满。

而所有曾经讨厌过的,未曾尝试过的,都在如今构成着我的生活。但是我乐此不疲,从未厌倦。

现在回过头来,一身轻,踏过泥泞,跨过山川,剥开荆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从来没有想过的事儿,多么骄傲。

从文盲到半个合格的大学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们不得不做几件自己讨厌至极的事儿,因为这些事儿原本不讨厌,是我们的懒惰和不作为,让它们变得讨厌。

请相信,让脑子动起来远比“躺尸”,更能感受到年轻的生命力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文盲到半个合格大学生,这两年我做了自己讨厌至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