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敢于说“不”开始

   

教育从敢于说“不”开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吴民益说,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需要学生和教师敢于说“不”。我认为,这,才是教育!

      吴民益是江苏镇江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小语界名人。

    他认为,学生要敢于说“不”。 不懂就说不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其实并不懂,但是有的胆小,不敢说出来;有的懒惰,不懂就不懂,懒得提问,懒得弄懂;有的虚伪,不懂装懂,死要面子。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些“不懂”就显露出来了。其实,学生暂时的不懂是很正常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不懂的弄懂,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课堂上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懂,并对那些敢于说出不懂的学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批评、嘲笑那些孩子,否则没有一个孩子敢说不懂,你的课堂也将会成为“虚假”的课堂。

      不对的就说不对。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和同伴中出现的错误大胆说“不对”。课堂是讲科学的地方,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正直”感、责任心。对学生的直言不讳要进行鼓励,而不能打击。对敢于质疑的孩子多多鼓励。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理解,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创新精神必须从课堂开始培养。

    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一个人只有会质疑,才表明他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创造、创新的最首要、最基本的素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和创新的开始。一个人真正要学习,会学习,就首先要学会质疑。

  对于学生,不懂的要弄懂,不会的要搞会,不对的要做对。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才是教育的追求,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说”不”,才是真教育。不仅学生要敢于说“不”,教师也要敢于说“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吴老师说,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做,或淡化,或搪塞,或敷衍,或打击,让学生不知所措。其实,教师还不如老老实实说“对不起,我也不会,课后我们一起探讨”。这反而会受到学生的尊重。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拿一本资料问一位数学老师问题,结果连资料都被没收了。学生不会,问老师,老师不会也正常。但是老师可以和同行探讨研究,也可以放在课堂讨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老师不会的,恰恰有的学生可以轻易解决,这不正好是共同探究吗?这样反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勇气,启发孩子们思考,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师生共同进步!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也应有课堂的规矩,我们不能因提倡“自主”“尊重”就丢了课堂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课讲得很精彩,课堂上很热闹,但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因为,许多学生在教师“得意”时,自己悄悄“自由”了。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制订规则,关注学生的行为,对他们的“越轨”行为坚决说“不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该表扬的就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教育要回归常识,不能因为有媒体报道负面新闻,我们就放弃教育,立规矩就是教育。

      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要堂堂正正地指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认识到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千万不能以“尊重”学生感受、“保护”学生心灵的名义完全纵容学生,那反而是害了学生。

        敢于说“不”的课堂,才是真正民主的课堂,才是真正求知的课堂。

    教育何止课堂上要敢于说“不”!正常的教育从说“不”开始!

教育从敢于说“不”开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从敢于说“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