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又遇雾霾

2月27日,从烟台飞大庆。

烟台有雾,滨海城市的正常现象。

临近大庆时,习惯于向窗外看,空中审视这块熟悉的土地,有哪些地方可以识别出来。

不曾想,却被雾霾遮望眼。

在乘坐嘀嘀回家的路上,与健谈的司机师傅聊了一路,主要话题就是雾霾。

他说,这是某地官方许可3天可燃烧秸秆造成的。而且波及面儿挺大,临近几个省都有雾霾了。

我很诧异,也表达了看法:雾是雾,霾是霾。雾霾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防控的层面,而每年农民燃烧秸秆,则是基层各级政府严令禁止的行为。

这政府许可三天可燃烧秸秆不可能是真的吧?最现实一点说,哪个部门敢做出这个决定呢?哪个领导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呢?

司机师傅还是坚持他的观点。

我呼吸着空气中浓浓的秸秆燃烧味儿,也在思考这个现象的背后。

农民为什么燃烧秸秆?粮食主产区东北更突出些,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我从相关资料得知,东北无霜期比较短,在100-130天左右,所以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产生的秸秆,当季很难分解熟化,不仅不能成为有效的绿色肥料,而且还会耽误机械化播种,还会带来土壤透风,病虫害相对严重等问题。

农民要种地,秸秆问题回避不了,在没有低成本的处理方式之前,只能用这种土办法。所以,即使三令五申,甚至罚款抓人等严令下,还有人敢冒险偷偷燃烧秸秆。

能只用一句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概括吗?

答案的背后,还暴露出我国农业秸秆处理产业,亟待科学处理研究升级,新科技、新设备应用加速,包括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力度,都有待加强。

可喜的是,不断有媒体报道,我国产粮主要省份都有多家秸秆处理企业,陆续开始布局市场。

我的一个好友,就于2018年初,在大庆着手投资一家秸秆处理大型企业。

他的创业初衷就是:我们同处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

千里之外,又遇雾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千里之外,又遇雾霾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里之外,又遇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