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

贾谊在其《过秦论》中说: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所提到的这八位将军被许多后世学者统称之为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这八大名将中有三位,是我们极为陌生的,这便是带佗、倪良与王廖。战国时代的史料缺损严重,以致我们只能从先秦诸子的文集中了解到关於其生平的片言只语。


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_第1张图片

《吕氏春秋》中说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这“儿良”便是贾谊在《过秦论》中所提到的倪良。

《吕氏春秋》中所列举的先秦十大天下豪士中,关於兵家的就有三位,即孙膑、王廖与倪良;孙膑贵势即是孙膑善于利用或创造有利条件,在自身占据优势的条件下攻击敌方。“围魏救赵”与“围魏救韩”即是很好地诠释了孙膑贵势的这一点。王廖贵先,倪良贵后便是意指这两人,一人主张“先发制人”,另一人却主张“后发制人”。这“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便是引发后世兵家争议两千余年的话题。


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_第2张图片

在军事上,向来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说法,这先发制人就容易占得先机。但是,先发制人的也容易先暴露自己的命门所在,一旦先发却制不了人,就容易被别人所制。这就像许多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两大高手剑客比招,先拔剑的往往会挂掉,因为他耐力不够,先暴露了自己的命门,而被对方一击即中。

但是,先发制人的也有一招就占据优势,将对方干趴下而让其毫无还手之力的。二战时,德国的闪击战便是将“先发制人”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得看你是有备还是无备,有无内力抵挡得住对方的率先一拳。通常没有战略纵深的小国会采取“先发制人”,而大国往往都是“后发制人”。


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_第3张图片

二战时,德国是先发制人。日本更是如此,自甲午战争中就是先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的;日俄战争中,也是先偷袭沙俄的远东舰队;日美战争,更是先偷袭的美国珍珠港。日本对中、俄、美三大国的战争,无一不是自偷袭始。虽说这先发制人容易陷于道义上的被动,例如,两个学生打架,老师的第一句话便是先问谁先动的手,这先动手的那自然是处于道义上的被动。但是,小国先偷袭大国却像小孩子偷袭大人一样,容易获得他人的谅解。

日本偷袭大清朝,把大清朝撂倒,世人都说日本牛叉,笑大清朝脓包;日本偷袭沙俄,干翻北极熊,世人又竖起大拇指说日本真牛叉,沙俄看来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日本偷袭珍珠港,没干翻美国,世人还是会悄悄地说日本真够牛叉的,敢去招惹美国。但是,若是大清朝、美国先偷袭的日本,那还不是满世界的人都冲着大清朝、美国吐口水呀,骂你是脓包,对付区区的日本还搞阴的,就连其国内的人民也都会看轻这样的政府。


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_第4张图片

这就像极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龙小云偷袭李寻欢的桥段,这个桥段将一位小孩子的歹毒心肠刻画地淋漓尽致。龙小云若偷袭李寻欢得手,那自然是李寻欢武艺不精、这江湖险恶,李寻欢却栽在一位小孩的手中,能怨得了别人吗?若偷袭不得手,也并不能显示出李寻欢的英名来,反而这龙小云在江湖人士看来,固然是心肠歹毒了些,却也是极为地聪颖果勇。


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_第5张图片

世人就是如这般的混沌,纷纷为曾经的德、日不顾战争道义,屡屡偷袭得手而叫彩,却鲜有去指责他们行径的无耻。你若没有李寻欢那本事,就不要轻易地为龙小云的行径而喝彩,也许龙小云们下一个对付的对象就会是你。所以,我们不能不佩服李寻欢的虑计深远,其跟龙小云的第一次见面,便废却了龙小云的武功,不然,这龙小云便是日后江湖上的德日法西斯。倘若将来,中日不幸有冲突,可以预料的也必然是日本不宣而战而先行下毒手偷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国时期的两大名将,各凭一句话让后世争议两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