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旅行

演讲是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旅行_第1张图片
  [美] 克里斯·安德森/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

从小就不善言辞,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在公众场合总是会很紧张。有时候心中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旦开口却经常语无伦次。

大学期间有过一次非常窘迫的经历,突然被老师点名要分享一些事先完全没有准备过的话题,紧张到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其实是非常轻松的环境,完全可以说几句抱歉的话,然后讲几句题外话圆场的。然而,当时临时连那样的话都说不出来。

那次让我觉得非常丢人,每每想起,都会责怪自己怎么那么怂呢。

后来读研期间,注意到了这是自己的弱点,一旦有类似的要发言的场合,都会事先在心里打打腹稿,情况略好一些。然而,还是会显得比较笨拙。这一点也被导师批评过多次,他称之为口拙。

现在工作了好几年,情况大有改善。可是日常还是会留意自己这一短板,尽量不要重现那些丢人的场面。

直到现在读到TED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一书,用大量案例,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面向公众发言的技巧。作者讲的非常细致,甚至包括演讲时的服装如何选择,提醒大家注意备份课件资料等等。

于我而言,以下三点是最值得让人思考的。

一、演讲应该要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经常听一些演讲时就会发现,演讲者讲了有五六分钟了,我却难以用两三句话去概括他讲述的内容。

这种时候往往听着听着就开始昏昏欲睡了,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点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相反在持续的混沌中,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在听众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差的体验。

《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演讲比作一次旅行,他这样写到:

如果想让观众跟随你的脚步,或许你首先要向他们明确你们要去的地方,然后,确保旅行当中的每一步都有助于你们到达目的地。主线就是这趟旅行的路线,明确的主线可以确保演讲中不出现观众无法理解的跳跃,从而让演讲者和观众在演讲结束时一起满意地到达目的地。

演讲不像写作,写作时,可以反反复复去删减字句,以保证文句的通畅。然而,在公众面前说话,才知“覆水难收”这个词的真意。因为一旦开口,就没有收回的余地。演讲不是私聊,面向公众,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展示你的观点。

因而,心中得时刻有一条主线,你的天马行空和畅所欲言,得始终围绕这条主线。

二、与观众建立起信任的纽带

作者专门用一章讲到了演讲的五个工具,它们是:联系、叙述、解释、说服、展示。灵活使用好这五个工具,将能大大提高演讲的效果。

在我看来,其中最有力的工具应该是“联系”,也就是与观众建立起信任的纽带。在现代社会,“信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件珍贵东西。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每一段人际关系中,“信任”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面对公众,要赢得公众的认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信任感,是演讲成功的制胜点。

比如,有些信任是演讲前就已有的。观众因为熟悉演讲人本身,而来观听这一场演讲。而有些抱着了解的心态而来的读者,在这场演讲中,他一旦对演讲人本身或者演讲内容产生了认可,这个联系将会超越演讲本身。因为演讲往往只是一个开始,演讲所产生的影响和辐射更多的在演讲之外。

作者提出了有效建立联系的五个建议:

第一,一开始就进行眼神交流。与观众进行适当的眼神交流,表现得温暖、真诚而自然,观众就会信任你,喜欢你,并开始被你的激情所感染。

第二,展示脆弱。要解除观众的武装,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展示你自己的脆弱,这就好像粗野的牛仔走进沙龙时敞开衣衫以示没有携带武器,从而使每个人都放下戒备。

第三,让他们发出笑声——而不是感到不安。当你和别人一起放声大笑时,你们双方会产生共鸣,这是建立联系的绝佳工具。

第四,放下自我。要记得你演讲的目的是分享思想,而不是自我推销。

第五,讲故事。我们生来爱听故事,故事很快就能激发人的兴趣、共鸣、情感与好奇,很好地搭建演讲的背景,从而引起人们对主题的关注。

喜欢看《奇葩说》的网友们,一定不难发现,辩手们都非常善于利用以上几个技巧。比如范湉湉和大王,他们不像马薇薇、黄执中等专业辩手有着超强的辩论技术,但是他们都是善于讲故事的,善于讲述自身的经历和遭遇,展示自己的脆弱。观众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再加上她们在语言上,善于制造转折和笑点,这样个性鲜明的风格,还是吸引了不少粉丝。他们正是非常懂得和观众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三、永远不会出错的方法:不断排练

去年看过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一书,其中那篇《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人人都懂,可是实践起来却是那么难。

比如,我念叨了好几年,想学习铅笔画,一旦这个念头起来,便兴冲冲从图书馆借回一大堆的书。然而,每次坚持学习都不超过一个星期。反反复复好几个回合,一直到现在,在铅笔画这件事上,我还停留在0上。但我依然经常对自己说,这件事,只要我下决心坚持,我肯定能从0走到1。

万维钢说,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是“刻意”在这个领域内练习。

其实我们都明白,哪怕不想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只想小有成就的话,往往也没什么捷径可走,最靠谱的方法,仍然应该是不断多次的重复练习。古人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都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书中以多场TED成功的演讲为例,讲述他们背后的“不断排练”。我们看到的那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不是他们随口即兴而来的,而是得亏于前期的不断排练。

与其担心自己讲不好,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尽可能多的练习上。不断练习,不断改进,结果会越来越好。

这是成功的永恒方法。

------

ps:附上我做的读书笔记:

演讲是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旅行_第2张图片
原本作了更详细的四级目录版,然而内容太多,软件导出来的图片像素太渣,实在看不清,仅放上简版

----

2017.05.14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讲是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