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甲向乙吹嘘自己的妻子:我媳妇儿,啥都不用我管~特强大!自己洗衣、做饭、逛街、管孩子……生病我都不用管、心情不好哭完自己就好,赚钱什么都难不倒她!
乙冷冷地回答甲:你媳妇儿这样的人,在我们村里叫做寡妇。
很犀利的笑话,看完让人后背发凉,先不说其他的,单说管孩子这项,有多少家庭教育只是父母一方参与的。
最近网络上继“假性单亲妈妈”后又出了个新名词叫“丧偶式育儿”。百度百科解释为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造成这种情况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的观念,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遗留下的诟病至今还有许多存留。特别是有些人把这当成夸耀的资本。这里男性居多,在他们眼里自己只要挣钱就可以,家里的事向来都是归老婆管的。洗衣做饭带孩子,好像他们稍一插手就会毁掉在别人面前的高大形象(其实在别人眼里也未必高大)。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以一种底气十足的方式好像炫耀一样说着自己在家里就如同甩手掌柜一样的地位。殊不知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进步,这种顽固老旧的思想早就被人们所唾弃,在你吹嘘这些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充其量你只不过是一台播种机和一颗摇钱树的结合体。
还有一种类型就比较苦逼了,生活压力巨大,疲于奔命,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工作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
好吧,我承认沈同学就是这样子。我也是活在丧偶式育儿的边缘。
记得上周沈同学有事去天津,前一天晚上十点多回来(孩子已睡着)说:怎么我明晚不回家你一点反应都没有?我淡定的回答,有什么区别吗?反正你每天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睡了。
第二天接完孩子,我们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聊:爸爸今天不回家了,晚上就咱们俩。没想到刀刀的反应和我如出一辙:有什么区别吗?反正他在不在家我都很少看到他(冷汗)。
说完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好像只是我们俩一句普通的对话。估计被沈同学看到会有点失望。
对于沈同学的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的,每天刀刀没睡醒前已经出门上班,刀刀睡着以后回家。
无奈,快节奏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一睁眼就是各种压力,不光要满足我们吃穿住行,还要保证我们生活的品质。
还好每周有两天的周末时间,在刀刀快要忘记爸爸长啥样的时候到周末能够恢复记忆。
对于此种情形,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我学着变强大吧,当我能够承担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去解除他的压力,作为爸爸这个角色才能更多的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如果有一方不思进取把自己寄养在别人身上,另一方肯定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去保障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这必然会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不过还好,沈同学的这种状态不是从来就有的,目前也只是持续了半年多。于我来说,学着自己变强大是改变所有事情的第一步!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和母亲这个角色一样重要的。短时间内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
相对男孩来说,可能比女孩的成长更需要父亲的参与。为什么现在好多男孩女性化,成天被妈妈、姥姥、奶奶管着。身边每天都是围着一群女人,连一个男人的影子都没有,怎么会变男性化。
举个例子说下我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吧。我是个很胆小的人,怕一切有腿没腿的爬行动物。每次看到各种小虫子时。我会像受到惊吓一样忽然大声的尖叫起来。这阵势给刀刀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小虫子是个很恐怖的东西,时间长了被我影响的看到各种虫子也是心生畏惧。
我想如果换成爸爸来说,可能会把虫子拿起来或者像发现玩具一样喊着儿子一起过去看。
所以我心里是很不能忍受男孩子怕虫子这件事的,甚至由此想到照这样发展下去刀刀会不会变成个gay,以后要找个保护他的男孩子(原谅我总是脑洞大开)。
那天放学回来的路上刀刀和他的同学走在路上,刀刀一抬头忽然看到头顶的树上好大一只蜘蛛,瞬间害怕的惊叫:好大一只蜘蛛。同行的小同学淡定的抬了下头很欣喜的说:好大的一块肉啊!
同样的一种生物,在刀刀眼里是可怕的,吓人的。然而在他同学眼里形容成一块肉,尽管他不会去吃,但是至少没有丝毫害怕和紧张的感觉。同样是男孩,我想另一种男孩的性格更男性化更受欢迎吧。
显而易见,刀刀的表现完全受我所赐。
还好,为了防止他有变成gay的可能,我开始改变,再看到这些生物。我会假装淡定的告诉他,快来帮妈妈处理掉这个小东西,尽量把他当个小男子汉,让他学会保护别人。
对于女孩来说,父爱的缺失可能会造成一生的阴影。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父亲这个男性角色的关爱。据统计这种类型的女孩早恋的可能性一定会高于那些父爱满满的女孩。当来自男生的关爱,倾心对她来说是如此新鲜,如此有安全感的时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过早的坠入爱河。如果能够把早恋转换成学习的动力固然不错。但如果遇人不淑,在本该努力学习的年代走错方向。就算父亲在后悔当初对他陪伴的缺失,也为时已晚。
我们是否发现,在本该是父母共同参与孩子成长,原本很平常的一件事变成了罕见的一件事。特别是当爸爸扮演陪伴的这个角色时。
当有爸爸推着婴儿车在外面遛弯哄宝宝的时候会被人夸是个好爸爸时,可曾想过这辆婴儿车可能是被妈妈推过无数次之后爸爸才推了一次。那辆车放在妈妈手里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当爸爸和孩子放学的路上遇上大雨而被淋湿了后背,爸爸的背影甚至感动了许多不同国界的人。难道是老天照顾妈妈们多少年如一日接孩子都是在风调雨顺的日子吗?还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觉得这是应该的。
当爸爸带着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被老师们夸奖有耐心有爱心时,她们是否注意到了妈妈们每天恨不得按秒数接送孩子辅导班,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回去做饭。这些在她们眼里都变成了隐形的存在。
到底是我们还是生活把爸爸带孩子变的妖魔化了。使得丧偶式育儿变得越来越常态。反而父亲式的角色如果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变成了非常态。
这一切,终归是我们自己的眼光在作祟!
从这一刻开始,改变我们的眼光,让这一切不平常变的平常。
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一方满满的爱就可以了,母亲再柔情似水,没有父亲的坚强果敢。照样是一种病态的教育。父亲再直爽阳刚,没有母亲的温柔细腻。也只会成为一介莽夫。
如果你觉得自己参与过多了,试着从中退出一些,给另一方更多的参与空间。
因为盲目的爱不是教育!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