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带你了解太阳上下百亿年

今天每日精进介绍的书是——《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作者:卢昌海 。

一本书,带你了解太阳上下百亿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载人火箭、航天器、射电望远镜,人类能越来越深入的触及宇宙,但是对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专门介绍一本讲太阳的科普书。虽然太阳系内的对象已经不是天文学的热门,仅有的一些研究也聚焦在“行星地理”,比如对金星、火星的探测上。但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作为我们的能量之源,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关于这本书,以下几个内容,与你分享。

1.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硬知识+深挖史料。全书14章,由14个关于太阳的探索故事组成,每章都包含了准确且不广为人知的科学史与硬知识。这些知识点,大都触碰研究前沿。看完之后,你对太阳的了解,会超过99%的科学爱好者,但这需要你花费足够多脑力。

2. 人类认识世界最可靠的方法是科学方法。这本书的作者卢昌海老师会带领着你思考:一个结论是靠什么证据得到的?这个证据要做什么实验?当时有哪些限制?这些限制又会导致结论有哪些不准确……准确地评价:完整的逻辑链,贯穿全书始终。如果你只想“速读”,那等于放弃了一次高质量的逻辑思维锻炼。

3. 书中关于科学史部分的故事,也有着惊人的剧情:广义相对论最著名的验证实验,由爱丁顿率队,兵分两路出征“北极圈和亚马逊丛林”,在两地分别测量星光偏着角度。那次实验,让广义相对论第一次站稳了脚跟。但真相是,爱丁顿在数据上做了“优化”。而之所以几十年后还能发现这些细节上的“遗憾”,还要感谢爱丁顿如实地把完整数据和“优化过程”都放在论文里。这也算是体现了科学精神吧。

4. 我们都知道,太阳靠内部的核聚变,源源不断产生热量。但具体的发热机制,人类无法直接得知。因为太阳中心核聚变产生的光子,要经过17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再经过8分钟到达地球。在这十几万年内,光子经过了无数次更新,早已失去了诞生时携带的关键信息。

5. 好在我们有研究太阳的利器——中微子。这本书从第七章开始,就是大部分人都可能没听过的知识了。这些内容在科学上有条脉络,就是“太阳模型”的建立;在剧情上也有一条脉络,就是“寻找丢失的中微子”。这部分内容,精彩得如同一部侦探小说。找到它的时候,太阳的秘密也就被参透了。

6. 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肯定知道“沙罗日全食”。普通日全食大多是几十秒,但“沙罗日全食”持续时间能超过5分钟。这种日全食要18年才会在地球上出现一次,而且每次出现的地点,会顺着经度递进120度。也就是说,要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看到,至少要54年。但是古巴比伦人,很早就知道这种日全食是18年一个周期,还给它取名“沙罗”。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还真是个谜。

7. 在阳光的构成中,可见光的能量占43%,红外光占50%,紫外光只占其中的7%。所以想要凉快,就得多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在这方面,镜面一样的金属做得不错。观察一下遮阳的汽车用品,以及很多隔热膜,是不是都是这样的“镜面金属”设计?

8. 看完这本书你还会发现:即使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基本知识,也不全准确。比如,太阳的质量约是1.989×10^30千克。事实上,即使抛开测量误差,这个值也不准确——太阳每秒钟“燃烧”掉的物质,就大概有400万吨。太阳的质量,是逐渐减小的。

9. 最后给你个建议:卢昌海老师所有的科普书,都值得读。按从易到难分别是:《霍金的派对》《寻找太阳系的疆界》《经典行星的故事》《太阳的故事》《小楼与大师》《因为星星在那里》《黎曼猜想漫谈》《从奇点到虫洞》。每看一本,就能对这个世界多理解一些。宇宙广阔,这些知识就像船,带你到每一个角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书,带你了解太阳上下百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