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

她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是曲调里的抑扬顿挫,点点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辗转几多忧伤。终其一生,横空出世的来,旁若无人的活,听天由命的走。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张图片

这世间总有一个不忍提及却不得不提的女子,她有她的世俗,她的尖酸刻薄,恰如林黛玉那张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嘴,她就是张爱玲,今年是作家张爱玲逝世20周年。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2张图片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麦根路一幢没落贵族的府邸。从小她就聪明可爱,与张爱玲同时代的作家,没有谁的家世比她更显赫,清末显赫的几大姓氏都与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这个大家族中,却上演了一幕幕活生生的世事变迁、聚散离合。不幸的童年给张爱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3张图片

一个女人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期望,都逐渐消失在凉薄的世事中,红砂痣的庄重和深刻,蚊子血的轻盈和飘渺。在张爱玲眼中,爱情和时光一样,人生和时光一样,不过一场生根发芽花开花败的平常事。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


【3D音效】陈奕迅 白玫瑰 live版-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戴上耳机,来听这首3D环绕音效版的《白玫瑰》↑ ↑ ↑

八九岁时,张爱玲出国留学的母亲回国,这在带给她温馨甜蜜家庭的同时也带给她最初的音乐熏陶,此后长达十多年的熏陶培养了她对音乐深刻的体悟力,使她深谙音乐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深深地感悟到音乐传达的情绪与形象。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4张图片

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犹如一粒粒传达美丽的文字珍珠,音韵铿锵、抑扬顿挫,虽不追求纯粹的音乐艺术效果,但却表达出一种难以言传和极具节奏变化的语言魅力,这就表明了作家灵魂深处的极致美丽。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5张图片

然而,即便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元素,但是,音乐对于历经苦难和背叛的张爱玲来说依旧是悲凉的。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小团圆》


【3D音效】王菀之 小团圆-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戴上耳机,来听这首3D环绕音效版的《小团圆》↑ ↑ ↑

张爱玲在文章《谈音乐》中,这样说道,“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即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昧。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性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6张图片

她把音乐和颜色、气味作比较,她认为颜色与气味使她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

她勾勒“水一般地流着”的凡亚铃、苍凉远兜远转的胡琴,凡亚铃与钢琴零零落落的合奏、交响乐浩浩荡荡的合奏。她比较中国锣鼓的喧哗吵闹劈头劈脑,与交响乐的四下埋伏此起彼应。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7张图片

她回忆儿时第一次与音乐的接触,八九岁时听姑姑练琴、母亲学唱的陶醉,跟母亲去聚精会神地听音乐会,随宽大面颊的俄国女人学琴,在学校练琴挨打对于钢琴失去了兴趣,听学校音乐馆传出的琴声如听黎明的雨、后楼梯的脚步声,张爱玲将学习钢琴看作其人生中的苦难经历。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8张图片

爱玲回忆在学校学琴挨责打后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却仍然听到音乐馆传出的琴声,她描绘“许多人叮叮咚咚弹琴,纷纷的琴字有摇落、寥落的感觉”,她以黎明的雨喻写琴声:“仿佛是黎明,下着雨,天永远亮不起来了,空空的雨点打在洋铁棚上,空得人心里难受。弹琴的偶尔踩动下面的踏板,琴字连在一起和成一片,也不过是大风把雨吹成了烟,风过处,又是滴滴答答稀稀朗朗的了。”

她把对于学琴的厌倦惧怕的感情融入笔下,以天永远也亮不起来了的雨,以空得人心里难受的雨,以风过处滴滴答答的雨,描绘音乐馆传出的琴声,赋予音乐以其独有的感受与独特的感情。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9张图片

张爱玲认为交响乐演说气息太重,她喜欢十八世纪的宫廷音乐,喜欢没有庙堂气英雄气的巴赫音乐。她说“止于贵重”的歌剧奢侈吃力的表现、过于隆重的热情,她不喜欢半新旧的外国通俗音乐的黯淡、温雅、透不过气来,而喜欢苏格兰民歌的率真清新。

她认为一般的爵士乐使人昏昏沉沉,南美洲的曲子如火如荼,夏威夷的音乐很单调。她说中国的通俗音乐:大鼓书太像赌气,弹词是软性刺激,申曲最为恳切老实。中国的流行歌曲“到底还是没有底子”,凡悦耳的调子就会疑心是从西洋或日本抄了来的。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0张图片

她喜欢的古典音乐家不是贝多芬、萧邦,而是巴赫。她评说巴赫的曲子“没有宫样的纤巧,没有庙堂气,也没有英雄气,那里面的世界是笨重的,却又得心应手”,她以其独特的想象描绘巴赫音乐的境界:“小木屋里,墙上的挂钟滴答摇摆;从木碗里喝羊奶;女人牵着裙子请安;绿草原上有思想着的牛羊与没有思想的白云彩;沉甸甸的喜悦大声敲动像金色的结婚的钟。”以欧洲乡村朴素温馨场景再现巴赫音乐的意境,令人遐思让人神往。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1张图片

她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在那个人们盲目的崇拜西方的年代,喜爱音乐似乎是时尚而且有品位的代表。因为在西方,听一场音乐会,本身就是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和活动。“越是自卑的人,才越需要用外在的东西表现自己的自尊。”

所以,悲哀与糜烂的沦陷的上海,人们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骄傲。如果哪个人说自己不喜欢音乐,恐怕是要被上流的交际圈嘲笑的。而张爱玲去大声的在整篇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就说了这样的话。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2张图片

其实,张爱玲并非不懂音乐,亦或是不喜欢音乐,她对于音乐的细腻描写,足以看出张爱玲对于音乐的感悟远远高于一般人。童年的记忆、社会的现象以及音乐本身流动性的特点,对于张爱玲这样的人是会有很强烈的共鸣,继而,又会带来很深沉的感触和刻骨铭心的疼痛。

音乐发生时的繁华优美,离去后的不可寻觅,这种不踏实的感觉,对于一直找不到可以停歇的港湾的张爱玲来说,可谓算的上是雪上加霜。她不喜欢音乐,也是很正常的。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记趣》


【3D音效】刘若英 原来你也在这里-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戴上耳机,来听这首3D环绕音效版的《原来你也在这里》↑ ↑ ↑

在张爱玲的性格中,有一种寒意沁人的真正的冷。在生命中的最后20年,张爱玲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心理疾病。她对人越发冷淡,生活日益封闭,家具、衣物随买随扔。她其实是以这种方式,来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枯寂。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3张图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谢世于美国洛杉矶寓所,7天后才被人发现。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以一种最凄凉的方式凋零。

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_第14张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音曼实验室”(yinkman_labs),留言告诉我们你喜欢的音乐,我们将为你定制专属3D环绕音乐,让你最爱的歌曲围绕在你的身边么么扎(*  ̄3)(ε ̄ *)~~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