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太多,我只能表现和她们的不同。

花瓶太多,我只能表现和她们的不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想着早点推送今天的文章的,谁想到一耽搁又到了这个点(无奈脸)。

慢小姐刚看完了最近宣传得一片火热的《我不是潘金莲》,原本是抱着看范爷转型“洋相”去的,听说在28位绿叶先生的360°全方位陪衬下,范爷这尊祖师级“花瓶”终于成功转型成了有 title 的花瓶。作为资深影迷的我,怎么可能错过了这么一场好戏。

撇开这几天沸沸扬扬的冯导怒撕王健林不说,整场电影看下来,还确实可从中看到不少冯氏幽默。走钢索的人,在刀尖上跳舞,看似荒诞的剧情里,笑谈的是人生撕开后的一地鸡毛。圆形、正方形、宽银幕三种不同画幅的运用,成为了电影一道鲜明的亮点,使电影在观感上呈现出一种江南的古朴与禅意。

大概冯导新技能一出,一众导演在不久的将来也都会在电影里一一 get 效仿了吧(吐舌)。可以说,冯式喜剧的魅力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

总体上看下来,《我不是潘金莲》是近几年来难得一见的国产片,值得人细细回味,很多包袱很真实,越品越有喜感。商业化包装之外,电影的艺术性与深刻程度,都可以说是近年来冯小刚导演的最佳电影。

说回到范爷。她虽不是谐星出身,但早年也算是“花瓶”届的开山鼻祖。

虽然她也拿过金鸡奖,还当了老板制片人,但在很多人眼里,范爷的各种角色里,始终没能摆脱《还珠》里的“金锁光环”,甚至怀疑她在绝大多数电影里的出现,更多是为了迎合票房以及强化合拍片概念,危险艳物是范爷一直以来的荧幕形象标配。

而在《我不是潘金莲》里面,范冰冰抛弃偶像包袱,不再以性感示人。褪去华丽外衣之后的范冰冰,反倒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化学气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郭涛的直接,大鹏的幽默,张嘉译的认性,于和伟的绝妙,张译的可爱,以及赵立新的认真,一眼看下来,整个路子都对了。范冰冰就像是那万丛绿中一点红,所有人的出现都是为了捧她演绎的这个人物,而范冰冰和每个人都有戏份,无论怎么配,她还是其中最大的亮点,让人印象深刻。这也令她一举拿下了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某种程度上来说,奖项的确是一种肯定。

看过了范爷电影中的成功转型,慢小姐和小姐妹们聊起了当下娱乐圈烂片大行其道的一些现象,不禁想起了前不久微博上频传的新闻,关于广电总局将在明年实施“演员打分制”。在此先解释下,所谓的“演员打分制”,就是规定演员必须依据“上过央视、卫视次数”、“拿过奖项数量”等基准来接受评分,未达分数就无法曝光。

近几年,国内“鲜肉”“花瓶”扎堆冒出,无论大小荧屏,几乎都占满了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多半还伴随着“面瘫脸”和“零演技”。连带的结果就是近几年的国产剧及国产电影整体质量下滑,商业炒作之风怪力乱神。

如果说,实行演员打分制确实能对“小鲜肉”之风大行其道的现象起到遏制作用,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像慢小姐这样的铁杆影迷又多了不少跑去电影院的机会啦。

哈哈,话题扯远了,拉回来。

吴君如曾说,花瓶太多了,我只能演喜剧表现和她们的不同。换句话说,卖丑都不怕,还有什么是豁不出去的。

讲真,不是黑某些明星,当范爷转型的时候,你们难道还不敢勇敢跨出第一步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瓶太多,我只能表现和她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