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够专业吗?
本科毕业后,选择了一个比较对口地公司,研发岗位,干了三年,公司各个部门领导、同事都很熟悉,公司绝大多数项目类型都有参与,有的项目承担项目经理角色。接触的客户多了,也兼顾着跑跑市场,接到了几个项目,老板颇为欣赏。
但是做了这两年,我问了一下自己,收获了什么,却颇让人难为情。
两年时间,没见职位升,没见工资涨,我自诩勤奋,买的项目继承管理工程师却一直没扎下心来看,软考中级工程师证书迟迟没去考。
学了很多业务知识但算不上是业务专家,掌握了很多专业软件说难听一点也就只是会用一堆工具罢了,和一些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似乎也没给我带来多大的产出。
在公司做的再好,老板也口头表扬你,永远跟我谈理想。看见年龄比我小、学历比我低、能力一般,但是马屁拍得一流的人被老板赏识,委以要职。
三年,实际上我给自己一个很好的交代,在第一家公司至少待三年,三年过去了,收获了很多,一帮子朋友,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口才、心态比刚出校园的我不知好了多少个级别。
但是三年后,我需要给家人一个交代,我成家了,我要养家。
我问我自己,编程能力够专业吗?我的回答是,好像懂那么一点,但实际上钻研的不深。
我问我自己,业务知识够扎实吗?我的回答是,好像都了解,但是一到关键点,到专家会,需要发表意见,却因为在口中的话显得异常低级而颇为惭愧。
我问我自己,口才、心里素质更好吗?我的回答是,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却缺乏修饰而显得枯燥乏味。我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客户高兴我跟着高兴,客户恼了恼了我也跟着不耐烦,客户对我怠慢了,心里便会觉得气馁。
可见我是不够专业的。
二、想要什么?
大学毕业,对于我来说,就只是简单地想找一家还不差的公司干上三年,想要做编程,在学校就对编程充满的浓厚的兴趣。
三年后,我再问自己,我第一想要的是家人过得更好,怎么让他们过得更好,就是赚足够多的钱。为了赚足够多的 钱,我不得不需要耐心与各个公司的经理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拉锯战,讨价还价,能多要一点,绝不少要。
我关注时事,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
《晓说》里高晓松侃侃而谈,将刻板的历时有趣的呈现,羡慕他的历史学识。
《宏观》里,宋鸿兵大谈宏观经济,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层层剖析,国与国之间外交就如同人与人交往,通过他,你能领略宏观经济学的博大精深。
《逻辑思维》里,罗振宇,将每一种知识凝练地教给观众,而他360角度的思维,让习惯单向思维的我每每脑洞大开。
《一条》里,艺术地展示事物之美,从建筑、人、手工艺,每一部片子,都是一部艺术作品,你似乎能闻得到、品得出味道。
《火星情报局》纯粹搞笑。
《德云社》里,郭德纲妙语连珠,他的《大实话》,也是大智慧。
不一而足,这些大咖们,让我体会到,他们真的是太棒了,我开始喜欢历史、经济,我开始关注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口才,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有趣。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更专业的编程能力,以让我的家人过得更好。
我想要心里素质足够好、我要学习管理,以为将来带团队,让一帮子人跟我一起快乐做事,快乐成长。
我想要了解宏观经济,想要从经济动向中体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意图。
我想要了解历史,了解民族的来龙去脉,从聪明的古人那里获取更多的做人的智慧。
我想要练习自己口才,让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强,更会讲故事。
三、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使我对读书心生厌烦,大学里与社会太脱节,开始为未来所担忧,所的知识又缺乏实践。
直到进入社会,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有生活的压力,需要去学习专业知识。
有自己的短期理想,带一个团队,以将这几年所学的知识产出,做产品也好、做解决方案也好,总之证明自己学有所成。
想要做个有趣的人,会讲故事,讲给我的小孩听,解释更多有趣的人,从牛人身上学到他们的优点,交换彼此的故事。
想要做的事情太多,需要学的太多,计划排得很满,时间却有限,所以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