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1657天】:“永久和平的问题”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1657天)

1944年7月29日(周六)遵义,晴。晨 26°C,压27.0"。中午校内 27°C。重庆北碚今日最高达39.1°C。

        时事:美军超级"空中堡垒"自中国基地起飞,轰炸炸鞍山、大连与沈阳。 Hoover & Gibson <永久和平问题》。

        晨五点半起。七点至校。遇罗凤超。接美国顾振军两封信函,知他在 MIT(麻省理工)已获博士学位,专门研究石油之应用。他寄来六月间 MIT校刊一份,其中讲述Compton战后改变理工课程之计划,将人文及社会科学之课程加重。此乃该校一向政策,经委员会决定。不像我国,要由最高当局临时想到,即下手谕,而加某科为必修科,加某科钟点若干。如此办学,大学将无从发展,只能成为训练班而已。

        嘱司机章宝兴修理小车。中午回。膳后睡一小时。四点偕陈卓如到香江河的洗马滩游泳。六点回。

        今日接附中成绩报告。彬彬(竺安)成绩尚佳,英文平均分91,数学亦尚好,惟军训不及格,大概因不守命令之故。竺宁则英文只得13分,等于是一字不识,数学亦勉强及格,故决定下学期让她改读遵义县中或成城中学。

        阅 Herbert Hoover与 Hugh Gibson 的《The Problems of Lasting Peace》(永久和平之问题)。据二人分析,和平与战争依据七种原则而定,即( 1 ) Ideological forces意识形态力量, (2)Economic pressure经济压力,(3)National Militarism军国主义,(6) Fear , Hate & Revenge恐惧、憎恨与报复, (7 ) Will to peace 和平的愿望。此七种势力惟有最后一种趋向和平。又分析了此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之原因。从1932至1938年,各国军备之经费,自四十亿美金增至一百八十亿,而在1909至1913年,仅十五亿(此次战事,各国军备所费总共近一万亿元)。还说,第一次欧战之胜国均得不少属地,如英国得一百六十万平方哩,人口三千五百万; 法国得四十万平方哩,人口四百万; 比国五万三千平方哩,人口三百四十万;日本得岛屿 833平方哩,人口十一万。意大利无所收获,故而不满。而英国则还想多占领土。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1657天】:“永久和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