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分享]|《朋友圈的尖子生》—李叫兽:知识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很熟悉,也都深以为然,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可是,又有一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成长经历。基本上没有人是通过刻意去改变自己性格成功的。

既然自身基本不可能对自己的性格下手,那就只有信奉另外一句话了,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们上学的时候或许还有人相信过,但因为听得不厌其烦,再加上“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也并没有什么用”,于是越来越怀疑知识的有用性了。

[人物分享]|《朋友圈的尖子生》—李叫兽:知识改变命运_第1张图片
《朋友圈的尖子生》

今天收到小马宋的那本《朋友圈的尖子生》,看我的记录里,是2月22日下的单,到现在整整50天了,都快忘记这件事了,但因为对这本书的深切期待,还是第一时间就看了起来,里面讲了13个牛人的成长故事,这些人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需要仰望的,而是可以被追赶的。呈现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成长形态。我很早就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了解一个人就等于你的世界新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不同的世界,然后知道了,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原来事情可以这么做的。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李叫兽,自从他的公司被百度收购后,就再没见他的公众号更新文章了。我现在的很多营销知识和方法的更新可以说都是来自他的文章。这样一个25岁还在读研的年轻人对于文案、对于营销、对于战略有这样深的认识,且能够通过严谨的逻辑,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的好奇心一直都没有泯灭。

由于整个内容比较长,全书花了30页的篇幅来讲述,看到好几个地方都想停下来激动一番,但还是克制住了,一口气看完。下面,我就把一些重点梳理一下。

少年的青春期如何干架

初中的时候,青春期荷尔蒙开始冲动,对于大多数男生来了,打架是一门必修课,但李叫兽发现,身边的小伙伴或“敌人”都是在靠体力和勇猛取得胜利,一般都是气一上来,手脚就上去了,从来没想过方式方法的问题,无论输赢,也都不会去思考下次如何提高战斗力、占据优势,采取什么策略。但实际上,即使大街上那种很简陋的,两三块钱买的书里面都有讲散打的套路。

叫兽当时买过《散打套路》《截拳道的秘籍》《中国武警擒拿术揭秘》等书,研究里面的方法之后就在家里不断练习,成为唯一一个研究如何打架的人。少年时的他骨骼清瘦,并不具体身体优势,但慢慢却成为学校众多熊孩子中最能打的。

买书的预算=买食品的预算

讲到谁家庭环境好,一般人都会说因为家里有钱,父母有地位。李叫兽说,他小时候父母拿来给他买书的预算,经常接近当时家庭购买食品的预算。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们家的恩格尔系数就已经很低了。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就是有人的需要基础的物质条件达到非常满足了才会去考虑精神上的投资,但却有少部分人在物质条件很简陋的情况下,眼睛就盯上了精神上的追求,也可以说是对大脑的投资。其实我们观察所有“逆袭”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

课堂上被禁言,但坚信书中的道理

因为阅读量大,懂得的知识比一般的小孩多多了,而且对每个知识都较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纠正老师,比如老师说皮球是有弹性的,但桌子就没有弹性,这家伙就反驳道“不对,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所有东西都是有弹性的,只有弹性大和小的区别”。老师说只有一个太阳。他就反驳“不对。其实有很多太阳,宇宙中每个地方都有恒星,我们认为只有一个太阳,只不过因为其他恒星离我们太远或者被挡住了”。这种反驳给他带来极大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也激励着他看更多的书,其实我们回忆一下,青少年时期,这种显摆、炫耀的心态是非常普遍的。

被禁言是因为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作文,主题是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大家一般都是拼命唱赞歌,但李叫兽这么写道:

我最想对老师说的话,第一,老师作为一个公共职业者,不应该盗用教室的电,来给自己的家用电器充电。我们的老师总拿他们家的一些电器和他自己的手机,不停地到教室充电。第二,老师不应该在上班的时候照顾自己的侄女,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这么写的结果是,当场被老师责令滚出教室,而且整个学期被禁言。他虽然很委屈,但还是坚信书里说的那些道理是对的。

挣脱同侪压力

怎么理解“同侪压力”呢?其实“隔壁家的小孩”就是非常典型的同侪压力,简单来说就是同辈(即与自己的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似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在大学的时候,分析案例、做营销方案自己都非常牛,但实习的时候却没有拿到一个offer,

当同学们都在找各种实习,获得更多的实习经历和证书的时候,他在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做刻意练习,每天看很多的书,研究很多的理论,大部分对他的这些行为都是嗤之以鼻的,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看人脉的,本身就是看一纸简历,你会的这些东西简历上体现不出来,是没用的。

我相信面对这个压力,绝大部分人都会屈服的,然后去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李叫兽当时也面临着这种巨大压力的折磨。

这种压力我们每个人其实无处都在面临,上学的时候“别人家孩子”,毕业之后同学们的薪酬,再然后有没有男女朋友,有没有房、车这些其实就是这个社会给予我们的KPI考核。价值本来是多元化的,但只要出现群体的地方,就必然需要KPI来衡量每个人的价值,因为这种方式是可以简化衡量标准的。但牛人一定是遵循差异化的战略思维的。李叫兽说,当初我能做到,并且认为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一点,就是在面临这种压力的时候,依然相信这些基本原则。他认为,满足这些kpi指标,从短期来说,看起来是比别人优秀一点,满足一些心理需求,但对于达到长期竞争力没有什么意义。

竞争的本质是差异化

我最早理解差异化思维也是通过看李叫兽的文章。竞争分两种,一种是单维竞争,就是在一条赛道上,相同的实力你比别人强;另一种就是多维竞争,就是在不同的赛道上,在A赛道上我没有优势,但在B赛道上我是NO1。高中之前我们都是处在单维竞争,所有人学的是一样的,考的是一样的。高考的时候分了文、理科,体育、艺术等。再到大学了,有不同有专业,毕业之后有不同的领域。虽然一步步看似给予我们的维度越来越多,但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不够了解,也没有去挖掘自己的长项,所以基本上是跟着社会大的潮流在走,这个真不能怪社会,因为从人的进化学说看,人的基因里本能就是随大流的,这就说到需要理性思考,反直觉了。

看李叫兽的成长路径,几乎每一步都有差异化的影子。他举了一个非常简单又经典的例子,比如你们专业有12个人都想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但你们专业面向本校只有6个名额,且每个方向1名,并且只招收报考本方向的学生。这个时候,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提高考上的概率呢?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对自己报才的方向保密,不告诉别人,但努力去打听一下别人报考了哪个专业方向。但如果12个人都采取了这个策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随机的。理论上来说,任何人在报考前都无法获得明显的战略优势。李叫兽的建议是:高调宣布自己要报考某某老师的某某方向,而且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那么,在所有人都在打听别人要报什么方向的情况下,都会避开你的那个方向,你就不需要跟任何人竞争了,只需要分数达到分数线就行了。

刻意练习

我们谈到刻意练习,可能大部分都是在一些方法和技巧上的学习,但李叫兽除了这个,在每个概念的掌握上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在上学的时候,像数理化这类课程,一般老师讲完某个定理、公式之后,就开始讲解例题,然后在课堂上出几道题看看大家的掌握程度进行加强纠正,下课的时候还会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达到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掌握。

李叫兽在看到某个理论、概念时,会停下来,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套,而且是多个,这个过程特别花时间,但效果特别好。就是我们可能知道了很多道理,但现实中往往用不上,就是因为这个概念没有通过刻意训练进入大脑,没有在大脑里形成肌肉记忆,所以在关键的时候没办法进行调用。

关于刻意练习能说的太多了,看李叫兽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刻意练习。

战略思维

李叫兽说,如果一个人需要必备的知识体系或能力体系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具备设计战略的能力。他给战略的简单定义就是,达到你目的的“招儿”。

这个“招儿”一般具备这4个原则:

1)反直觉    战略学最难的一点就是每一处基本上都是反直觉的,要想到自己的短板,要学会扬长避短。

2)敢放弃    都想要,最后就不知道要哪一个了。

3)聚集    战略一定是单目标的,多目标就没办法集中资源把事情做到极致。

4)相对优势    战略不是要把对方或其它人消灭,而是保持自己的相对优势的一个平衡生态。

其实,关于战略,要说的也太多了。李叫兽推荐的一本书是《好战略坏战略》,我查了一下,好像现在市场上只有电子书,没有纸质书了,在豆瓣上看了一下介绍和评价,都非常高,我已经列入自己的书单了。

最后,推荐李叫兽一篇价值非常高的文章,除了上次提到的《你有多久,没有死磕过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李叫兽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在知乎上有,“小马宋”公众号也进行了转载。

学习一家企业,不是看它现在怎么样,而是学习它当初起步的时候怎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一步步壮大;向牛人学习,也不是看他的现在,而学习他如何成为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分享]|《朋友圈的尖子生》—李叫兽: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