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读《林徽因传》有感

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读《林徽因传》有感_第1张图片

近日读由张清平撰写的林徽因传,读完前两章,即林徽因从少女时代走向婚姻的一段历程,字里行间,让我感动的不仅是林徽因的伶俐聪慧,才学过人,作为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更看到了父辈对她前程,婚姻的引导,以及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一,林徽因的原生家庭:父亲的远见卓识,携女远赴欧洲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一直在浙江做官。她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与同学一起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大学,他任校长。

林长民善诗文,工书法,儒雅风流,才华超群。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更具有远见卓识,在林徽因16岁的时候,他就带她远赴欧洲。

在去欧洲前,父亲曾给林徽因写过一封信:“……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必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林长民对女儿给予的厚望可见一斑。

1920年夏天,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来到了欧洲。他带着林徽因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一处处文化名胜,一个个博物馆,还有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家家工厂,林长民都带着女儿一一走过。

在此期间,林徽因经常和他们的女房东接触。这为女房东是一为建筑师,他们经常一起去写生,作画。因为女房东的影响,林徽因对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次欧洲之旅,打开了林徽因的视野,让她萌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也为中西合璧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气质打下了基础。

二,林徽因的第二个家庭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婚姻,得益于两家的深厚渊源。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公子。林徽因随父亲去欧洲前,他们就认识了。以倡扬变法维新闻名于世的梁启超和立宪派著名人物林长民都曾是声名赫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他们之间以才识超群,情趣隽逸而结为挚友。在这两位挚友看来,这门儿女亲事是十分相当的。

梁启超认为,由他留心观察,看好一个人,然后介绍给孩子,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是最理想的婚姻制度。不难看出,在选儿媳这件大事上,梁启超也是相当的有眼光,有思想。在背后,两家父亲所做的工作也是这桩婚姻的基础。

林徽因和梁思成家境相同,又都才思敏捷,互相欣赏,双方父辈又是挚友,所谓佳偶天成说的就是如此吧。

所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一帆风顺。尽管梁思成的母亲对这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女孩极为不满,但身为一家之主的梁启超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选择林徽因是他在孩子婚姻上的第二回成功。

林徽因和梁思成爱得热烈而真挚,亲人们私下商量着该给他们筹办订婚仪式了。这时,梁启超主张让他们先赴美留学,完成学业再订婚,结婚。

梁启超的这个决定,无疑是对林徽因成长的一个巨大推动。在当时的时代,女子读书已属不易,而林徽因两位父亲的开明和视野,让她青春少女时代两次出国学习,奠定了她中西合璧的文化基础。

在我看来,林徽因的两次出国学习的经历固然开阔了她的视野,成为她人生路上的两次契机。但说到根本,是林徽因婚前,婚后的两个家庭的层次,经济地位,以及父辈的渊博学识造就了林徽因。

前段时间读《实用性阅读指南》,书中说要带着目的去读书,看林徽因传,我的目的想了解她成长为一代才女的各种环境因素。读完前两章,我了解到,家庭的层次,父母的高度,是孩子很难逆袭的命运。

一个人的家世,经济地位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有时候,别人的起点就是你追求的终点。我们穷奇一生所追求的,别人一出生就拥有了。所以,别人的路无法重走,别人的经验也只能借鉴。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安安心心做一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是我们普通人该做的。

身为人母,我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自我成长,提升自己,开拓视野和格局。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读《林徽因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