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

前几天我在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人能当救世主》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觉察来源于我与一个朋友的聊天出现的卡壳情况。这两天我不断的在跟这个卡壳的感觉互动,向内看,观察,让它流动,终于我有了新发现。于是我把这个新发现反馈了给了我的这个朋友,而他那边又有了一些新的状况,于是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互动。

由于自我成长方面的学习,我开始得较早一些,所以他的某些问题在我看来,是跟自我负责和向内看有关的。于是我给她了一些小小的引导,然而我们的聊天似乎不在同一个层面,她不断的抱怨不断的说她的恐惧,害怕,无助,无奈。而我不断的引导希望她跟这些情绪相处一会儿慢慢向内看。最后我失败了,我听了一上午的恐惧焦虑。不断的帮她确认情绪。最后她说:“哎,跟你聊完舒服多了,谢谢你。”

作为一个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_第1张图片

聊天结束,我休息了一下,稍微缓了一口气,觉得很累。然后我想到了,在我做全职妈妈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会有不同的朋友,通过微信跟我联络,来吐槽抱怨自己生活中的不舒服。还有朋友给他的朋友推送我的微信,说对方有抑郁倾向,希望我跟对方聊一聊,然而我只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甚至连心理咨询师的证书都没有。当我提出这方面疑虑的时候,这位做医生的朋友,给我来这样的回复:“我跟你聊过,我也跟我们医院的心理咨询师聊过,我觉得你比他们强太多!”我曾因为这句话而沾沾自喜,得到这样的评价让我心花怒放,我甚至把这句话分享给了宝爸向他炫耀。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走上了妇女之友吐槽队长的位置,当然是我自己封的。直到今天上午。我在半被迫的情况下,接了一上午的情绪垃圾,到了中午我体会了一下这个累,好像是对方编造了一个剧情,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自得其乐,而我正在旁边不停的想拉她一把,最后没办法,只能蹲在剧情的边缘做她的情绪垃圾桶,对!情绪垃圾桶!就是这个词!

刚才,我浏览了一眼微博,正好在我的首页出现了一篇关于某位博主与女性关系的一个反思,他中间有一句话是“我童年与妈妈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我现在跟女性的关系模式。”

作为一个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_第2张图片

这句话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似乎被点醒了一样。然后我回忆起我小的时候。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对我的嫌弃,指责非常的多,而有一个特定的时刻,他不会指责我,也不会嫌弃我,就是向我抱怨的时候,抱怨我奶奶,抱怨我爸爸,抱怨之前受过的苦,抱怨曾经受到的不公平。当这个时候她把她内心的痛苦投向在别人那里,而我成了她的倾听者,这个时候我非常的安全,不用担心受到她的攻击和指责,在我的童年里,这样的情形,无数次的上演。内容大致也都相同,无非是我的爸爸不够细心,我的奶奶有点偏心。

作为一个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_第3张图片

自从我做了全职妈妈,我与外界的连接,就只剩下用微信和电话。而这时,发生了很奇妙的现象,就是我不自觉的吸引各种抱怨。现在看来,情绪垃圾桶的体质吸引情绪垃圾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呀。

成为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是她的抱怨,成就了我的情绪垃圾桶体质!

看见即是开始,看见就是疗愈。加油亲爱的自己!

喜欢我的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偕子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一个情绪垃圾桶,首先我要感谢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