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向宝玉提议说园内应当结个诗社。
正好这时候贾芸来向宝玉请安,带来了两盆白海棠。
物尽其用,他们咏起白海棠来。
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诗作还是等大家都展示完自己的作品之后提笔一挥成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李纨论这首诗是“风流别致”为上。
在黛玉的眼里,白海棠就像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子,不食人间烟火,不沾染半分俗世尘埃。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湘云抽到的花签就是“海棠花”。
只是这“海棠花”虽然令湘云香梦沉酣,但却是寓意着“春光短促”、“好景难留”的。
而湘云最终的结局也是“春光短促、好景难留”,还没当上新嫁娘多久,丈夫就一病死了。
题词“只恐夜深花睡去”出自苏轼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夜长也是梦多,表达了文人的失意伤怀。
海棠花开得如此娇艳美丽,我又怎么舍得让它睡去?可是孤寂冷清无人欣赏,只有和我自己相伴。
惜花也是在怜惜自己的处境遭遇。
而黛玉笔下“仙化”的海棠花同样也是她自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这应该是指人的动作。
(人们)半卷着湘竹制成的帘子半关着门。
这时候的那些海棠花在帘子和门后面,是看不着全貌的。
就像看带着面纱的美丽女子,雾里看花。因为有距离感,所以也有朦胧美。
而且往往这样子出场的也是尊贵的事物,所以不让人一下子看真切,而是要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碾冰为土玉为盆”,(海棠花盆子里)是用碾碎的冰块做的泥土,而且花盆还是用玉石做成的。
玉石做的花盆,碎冰做的泥土,感觉上就不是一盆普通的盆栽了,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金贵了。
那么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长成的海棠花也就不是普通的海棠花了。
“冰”、“玉”总给人带来“冰清玉洁”、“冰魂雪魄”之感,也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那也就是黛玉追求的高洁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用“偷来”和“借得”显得有几分俏皮。
(它的白色)是从梨花的花蕊那里偷来的三分白色,(它的神韵)是从梅花那里借来的一缕香魂。
这样写也是从侧面写出了海棠花的神韵和形态。
这样写不落窠臼,如果改成“恰似梨蕊三分白,又得梅花一缕魂”就不如“偷”和“借”来得好。(换词比较法赏析)
而且,看似是赞美“梨花的洁白”和“梅花的神韵”,实际上是用它们的优点来赞美了海棠花。
“梨花”洁白,“梅花”傲骨,往往也是诗人们用来抒发自己追求高尚不屈人格的意象。
所以,黛玉就很巧妙地把这些优点赋予给了她笔下的海棠花。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这就开始点明了将海棠花拟人化了,直接就把它们写成了从天上下凡而来的仙女。前面的“冰”、“玉”描写也是为了在后面写它们的不同凡俗做的铺垫。
仿佛来了一阵轻烟,花神化为了人形。
黛玉原本也是天上的绛珠仙子,是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才由草木之身修炼成的人形。
“月窟”就是指“月宫中仙人居住的仙境”,“缟袂”就是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借喻白色花卉。
黛玉平时穿的衣服一般也都是淡雅素净的。
这白海棠就像在月宫中缝补衣物的仙女,也像深秋在闺中擦拭泪痕的幽怨女子。(伤春悲秋)
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个出尘,一个入世。
就像是她自己身在尘世之中,在深闺中暗自垂泪。
身在沧海心在青山外,她的来处也是从仙阁之中而来,可是却要在尘世中受尽相思离别之愁和世态炎凉之苦。
在黛玉的诗作里这“海棠花”是“仙神”,只是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中,海棠花却是成了“花妖”。
因为海棠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却在十月十一月这应着小阳春的时候开了。(小阳春:中国在较长时间里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习惯上把农历十月叫“十月小阳春”,时长一个月)。
众人都觉得是天气和暖,花开报喜事来了。
甚至连黛玉听到“喜事”都心内一动,还以为自己和宝玉的事情可能会有个着落了。
这时候只有探春虽不言语,心内却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
只不好说出来。
而探春是大观园里为数不多的清醒明白人,她总是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所以说这“海棠花”美丽归美丽,但它有时候却是“报忧不报喜”啊,它的“不时而发”不就是预示着贾府走向衰败的征兆嘛。
同样也是证明了花儿是通人性的。
或许也是因为花儿通人性,所以黛玉才把自己的满腔哀怨寄托在它上面,希望它能懂自己,理解自己吧。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海棠花儿啊),你妩媚娇羞的话语要悄悄地跟谁诉说呢?(怕是无人可以说得,所以你就)在这昏昏沉沉的夜色中倦怠地倚靠着西风(任凭它吹去了)。
黛玉自比这冰清玉洁的海棠花儿,我的心事,“脉脉此情谁诉?”
没人可以说得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在这昏昏沉沉的夜里倚楼也好,倚栏杆也罢,默默放在心上。
倒有些“独自莫凭栏”的意味。
只是纵使有万种风情,最终也不过落得个风流云散的结局。
死的死,走的走。
惜花也好,自比也罢,终究还是只能“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