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看中国

在2017的伊始,著名语言学家周耀平先生去世了。周先生在2017跨过了他111年的人生,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公众对于周先生的印象大约只停留在了他发明了汉语拼音这一语言学成就上,却鲜有人提及周先生的其他思想成果。

岁月带给一个人的,除了积淀,更是一种明澈。周先生曾趣言自己的人生是从80岁才开始的,大概就是为了描述历经了不同历史时期之后带给他的某种感悟。生于1906年的有光先生目睹了近现代中国的种种,他可谓是一部近代史的缩影。在人生快要走到终点之际,老人除了对于生死的淡然,也有着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乐观。周先生在晚年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对于这句话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却一直缺乏感悟。直到近些日听到有光先生仙逝的消息,扼腕之际有拿出这句话回味起来。

大凡最能凝聚人心的,莫过于民族主义和宗教。对于国家的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这种情感构筑着我们的根基和思想。很多人觉得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但若是国家有难,我相信必能看到无数中华儿女愿意为国挺身而出。人们看起来总是在追逐着物质欲望,但是更深层次我们有着献身给一种更大的存在的勇气和需要,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个交集就是祖国。盛世出侉民,乱世出英杰,在和平年代让大家多交一点税都难,但在战争期间却有无数青年愿意为国捐躯。所以,在我眼中,中国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缺爱国志士的,这点唱衰者们大可不必担心。

所以,我希望和其他爱国的有志青年分享有光先生留给我们的这句朴实无奇的白话——“从世界看中国”。大多数人爱国,往往有类于亲朋之爱,先有结论再推过程。这样感情亲疏就会导致对世界失去客观的认知。很多人坚信祖国的军力最强大,所以只能看到弘扬军威的信息,而对于某些批评却置之不理。很多人坚信祖国的经济发展最迅猛,所以只能看到6000万中华儿女同搞工业化,却对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屑一顾。在祖国政治外交和其他地区有分歧之时,往往看到不问事实强词夺理的人多,平心静气反思事实的人少。

爱国,无论从思想和行为上无疑都是崇高的,但是对国家之爱和对亲朋之爱却不能等同。对国家之爱要站立在更高的角度之上,用灼灼真知来实现拳拳之心。先根据感情亲疏选择结论,再去认识世界,这就是“从中国看世界”。自然得出的结论无外乎是,其他国家一片乱象,我的祖国歌舞升平。不能看到自身的问题,也自然看不到他人的优势。

于这种盲目的自信相对的就是盲目的自卑。在中国近代,国耻家仇受尽屈辱,于是有了一种集体记忆叫“五千年的辉煌,一百年的耻辱”。对于其他国家文化,要不就是俯视,要不就是仰视,唯独不能平视。或者陷入了唯我独尊的自我膨胀,或者陷入崇洋媚外的自我贬低,就是缺乏平身直视的底气与自信。所有人的集体记忆都是一种受辱的受害者心理,所以或者陷入外国一切都好、或者陷入祖国一切都好的思维陷阱。

从世界看中国,不仅要客观,更要比较。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孤立主义,在相同时间与空间的其他民族无疑是中国发展最好的标杆。每一件中国的大事会影响全球,每一件外国的大事也同样会影响中国。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目光难免会变得险隘,除了身边的事物,眼中再也难以放下其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看看其他国家的人民现在在想什么,现在生活的情况,现在思想的情况,其实对于祖国的发展有着很高的借鉴意义。每天意淫着炫耀祖国武力、炫耀祖国钱袋,实在不是一个真正爱国者所应该拥有的思想境界。

生于斯,长于斯。爱的深沉就应该看的辽远。在其他土地上的人民和我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对于祖国的爱并不高于或深于他人的爱。爱并不是一种冲突,不存在着或者征服或者屈服的姿态,爱是扬弃、是谏言、是愈疾强身。

从中国看世界,居高临下,则失了气度;屈身仰望,则失了气节。对于黑暗历史最可笑的缅怀就是闭门造车自欺欺人,去犯同样的错误。从世界看中国,才能看的客观,看的自然,看的有血有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世界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