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病例分享(四)气管导管误入食管病例分析

专业的看个“门道”;非专业的看个“热闹”。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抢救时,气管内插管很易发生气管导管误入食管中,尤其初学麻醉或非麻醉医师,一旦误插食管,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若使用了肌肉松弛剂,其危险倍增。

从国内外文献报道得知,有关气管内插管误入食管,造成病人成为植物人或死亡者颇多。因此,必须引起每位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

麻醉病例分享(四)气管导管误入食管病例分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例一:

患者,男性,50岁,体重76kg。身高160cm ,诊断“胃癌”,限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病人全身情况较好,ASAI级。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

病人入手术室后,接心电监护仪测,血压16/10kPa(120/75mmHg)、心率73次/分,双肺听诊无异常情况。

建立上肢静脉通路,静注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0.2mg琥珀胆碱120mg,面罩供氧人工辅助呼吸,麻醉诱导完善后,经口腔喉镜直视下插入8.0ID气管导管,插管非常顺利,接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听诊双肺“呼吸音”似乎对称,然后固定气管导管。此时,心电监护仪显示血压17/11kPa(128/83mmHg)、心率88次/分。

术者在消毒皮肤期间,血压已上升为20/13kPa(150/98mmHg)、心率达137次/分,两分钟后血压即刻下降为9/6kPa(68/45mmHg)、心率下降至50次/分。即刻阿托品0.5mg、麻黄素5mg静脉注射,用药后无改善......心率及血压继续下降......已达21次/分和6/4kPa(45/30mmHg)。再次静注阿托品1mg、地塞米松20mg及异丙肾上腺素0.5mg,心率略有上升,但不明显。此时经多名麻醉医师听诊双肺“呼吸音”尚可......故继续手控气囊,行人工辅助呼吸,心率下降至28次/分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效果仍不明显,且心率已下降为9次/分,血压测不清......

紧急时刻,有人发现病人耳垂及四肢发绀,提出可能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即刻,麻醉喉镜挑会厌直视观察,果然声门大开,无导管插入声门,而导管在食管中。快速将导管拔出直接插入气管内,立即给氧手控呼吸,约半分钟心率已上升至153次/分,血压也逐渐上升为12/8kPa(9060mmHg),经纠正酸中毒、脱水、降温、冬眠及稳定循环等综合治疗处理,病人心率维持在103次分、血压17/10kPa(127.5/75mmHg),因意识尚未恢复,因此,护送ICU继续采取综合治疗与高压氧疗法。但经长时间治疗病人仍处于植物状态,一周后病人家属放弃治。

例二:

患者,女,42岁,体重72kg,ASAⅡ级。

因患“子宫肌瘤”,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入手术室后,接袖带血压计测血压及手触脉搏均在正常范围,硬膜外麻醉建立后因术中肌肉松弛欠佳,手术难以进行,故改全身麻醉。

采用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0.1mg、琥珀胆碱100mg快速诱导,待肌颤消失后,立即麻醉喉镜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声门显露良好,自我感觉插管顺利且“到位”。

因此,接麻醉机行机械控制呼吸,约十分钟术者发现术野血色发暗,即刻通知麻醉者,此时测血压与脉搏不清......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多巴胺20mg。同时让术者给予胸外脏按压,手控呼吸时,听诊双侧呼吸音不明显,因此怀疑气管导管误入食管,迅速拔出气管导管,麻醉喉镜下,重新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充分供氧并手控呼吸。在摸不清大动脉搏动和听不到心音后,继续静注肾上腺素2mg、地塞米松20mg、阿托品1mg,心跳仍未恢复,持续抢救近一小时无改观,故放弃抢救。

分析与讨论:

有关气管导管误插食管,常见于声门显露不清者,上述两例病人并非困难性气道,而且喉镜直视下声门显露清楚,插管理应不难,之所以误插食管,综合分析有几方面原因:

1.例1病人,麻醉与插管均由高年资麻醉医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气管插管理应不存在任何问题,平常遇到一般困难性气道,大都能顺利解决,本例病人声门显露良好,更容易插入,然而~由于自信!导致插管误入食管......

2.一般认为,“困难性气道”病人插管时,导管容易插入食管,声门显露良好者,一般不易插入食管,其实并非都是如此。因为在管状视野中操作,存在着个体视差错觉,麻醉喉镜直视下,虽观察到导管已接近声门(纵向观察),但横向观察可能相差一定距离。

正如麻醉喉镜下,观察成人会厌较短,实际会厌较长。当导管进入口腔,继续延伸其前端接近声门,这时握喉镜的左手往往或多或少稍有放松,致使会厌顺应性回位,而给已接近声门的导管,有一个向后向下的压力,导致导管沿杓状软骨后缘滑入食管(尤其未带管芯插管)

3.例1病人,麻醉前已插入胃管,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并与较细的胃管靠拢并行,两管虽贴近,但仍有缝隙。尤其使用肌肉松弛药后,食管括约肌松弛,在行机械通气或手控呼吸时,气体虽进入胃内,但又顺着导管与胃管之间缝隙返回口腔,故观察胃部无膨胀,从上腹部难以看出隆起,仍认为气管导管在气管内,这种假象造成长时间未被识别......

4.正常情况下,导管插入气管内,挤压贮气囊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若病人肥胖,有桶状胸时,胸廓起伏不明显或无起伏,甚至听诊有时也难以鉴别。因此,例1病人经多人听诊两侧肺“呼吸音”虽较低,但均存在且对称,然而,听诊器未听诊胃部致使判断失误。

文献报道:食管误插后也能产生传导性的“正常”呼吸音(因食管与气管并行),往往误导麻醉医师。而例2病人术中改全麻,插管前全身已被无菌敷料覆盖,使整个胸腹部无法观察......

5.病人出现急性缺氧,一般大都有面部发绀现象,例1病人皮肤较黑,不细观察难以发现面部及口唇发绀。因此使麻醉者不宜往导管误插食管方面考虑,以致延误时机......

6.在气管内插管中,单凭经验不能保证发现导管误入食管。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插管过程中过于自信,即操作者认为“看见”导管入喉,可是由于在关键时刻注意力稍分散,实际过于自信或已看“清楚”,但有时存在视觉偏差而误入食管。

7·当导管尖端刚进入声门就退喉镜,将导管带出声门并滑入食管。另外,导管插入过浅,在固定过程中导管移出声门。而一些不可靠的临床指征,致使麻醉医师误认为导管仍在气管内。

8.由于麻醉诱导前,常规预先供氧,使低氧的症状表现发生延迟,以致不能提早发现。

9.监测条件欠缺,如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后者监测食管误插灵敏,很易检出。前者只有机体缺氧时,尚出现SpO2下降,但能较早的提示麻醉医师引起注意,因以上两病人均未实行有效监测,实属遗憾。

防范与教训: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而未被发现并非少见!由此造成死亡者屡有发生。因此,每一次行气管内插管时,都应警惕误入食管的可能性。

检验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的方法有:

1.直接观察:

(1)在给病人实施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时,首先观察其声门显露情况,若声门显露良好,气管导管进入口腔应缓慢接近声门,当导管尖端进入声门时可稍活动,见声带随导管活动而移动,说明导管已进气管,再使导管继续深入,套囊全部进入声门下可。

套囊在声门下,并注满气体,然后轻轻的拔导管,若存在回弹力,说明套囊被声门嵌顿(当然,导管过细或套囊充气不足,回拔时无弹力或将导管拔出),则是导管位置正确,若误插入食管,即使套囊注满气体,也容易将导管拔出。

(2)若使用肌肉松弛剂,插管后,首先将耳贴近导管尾端,双手掌按压病人胸廓,若有气流冲击耳道,说明插管正确。然后挤压贮气囊手控呼吸,见导管内“气雾”随呼吸时隐时现,也可证明。同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呼吸音与麻醉前听诊比较,尤其听诊胸骨上切迹处,呼吸音更明显。

当然,有一种特殊现象应加倍警惕,即肥胖病人或桶状胸病人以及慢性阻塞性呼吸疾病患者,此类病人部分插管后难以鉴别,如按压胸廓,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及观察“气雾”均无结果。遇此现象,可将听诊器放于胃部,挤压气囊(增加潮气量)是否存在气体通过声音,若无气流声,再将听诊器移至胸骨上切迹处,若听到气流声则说明导管插入气管内。听呼吸音只是一个辅助措施,应综合识别,最为可靠指征是:见导管入喉。

(3)由于解剖原因或颈部及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并非所有病人,均能使声门显露清楚,即使从事临床多年,且有一定经验的麻醉医师,对于困难性气道也时有插入食管可能,如果怀疑导管位置有问题,麻醉喉镜直视下,再将导管下压,若见到杓状软骨在导管之下也可证实,但观察需一定技巧。

(4)胸部呼吸音听诊:曾被认为是确定导管位置的可靠临床指标,但是可遇到少数病例,依赖此征象可能出现误导。因气体通过食管壁震动可传导给气管及肺脏,听起来与粗糙的“呼吸音”相似,易被误认为呼吸音。有人对40例病人故意将导管插入食管中,让一名不知情况的麻醉医师听诊胸部呼吸音,结果有6例判断错误。

(5)插管后,若对其位置仍存在怀疑,另一种识别方法是: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双鼻孔,左手将上下口唇尽可能堵住,只留下牙垫空心唯一出口,放棉毛于出口上,让助手挤压贮气囊,观察棉毛能否吹起,同时观察上腹部有无隆起,出现阳性征则可能误入食管。

(6)麻醉诱导前,应观察病人的心率次数与血压情况,作好记录,因快速麻醉诱导完毕,气管插管成功后或多或少存在着心血管应激反应,即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若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明显升高变化,则可证明插管正确。因插入食管一般无心血管反应。

2.间接观察:

(1)麻醉诱导期间,应充分面罩供氧,使肺内氮气祛除,达到充分氧储备,因此可延长插管时间。若有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氧供期间SpO2可达98%以上,一旦误插入食管,随着体内储备氧逐渐耗尽,SpO2有逐渐下降趋势,这时应引起警惕,核实导管是否误插。

(2)快速麻醉诱导插管,肌肉松弛剂选择琥珀胆碱为妥,(肌松药的更新,现在我们科以非去极化药物为主)若怀疑导管误插入食管,则不再使用任何肌肉松弛剂与麻醉性镇痛药。诱导用量琥珀胆碱很快被血浆胆碱酯酶降解,让其自主呼吸恢复,如有胸廓与腹部起伏,而呼吸气囊无变化,则导管误插入食管。若见呼吸气囊随自主呼吸扩张和收缩,说明导管插入正确。

除以上所述,气管导管插入食管的假阳性结果,还常与操作技术及其他问题有关,如导管扭曲、梗阻、套囊破裂气体从管周漏出、严重的下呼吸道梗阻等。

另外,有时从胃内返回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时,酷似正常呼出的二氧化碳曲线,可产生假阴性结果。其原因有:

①插管前面罩通气期间,呼出的肺泡气进入胃内。

②插管前饮过含二氧化碳的饮料。

③摄入抗酸制剂能在胃内溢出二氧化碳。

在上述情况下,几次通气后二氧化碳被洗换出来,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为零。因此,只要观察最初6次呼吸的二氧化碳曲线(也有人主张观察一分钟),是气管导管误入食管,临床上常用的一些简便识别和判断方法大都有效,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多种办法并用尚能确定。若自信,判断失误,延误时机,处理不当则能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结论:

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其最为可靠的指标是:

目视导管入喉进入气管内;

随后用听诊器听双侧呼吸音与插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条件允许时最好再做可靠的特殊技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当对插管产生疑问时:

一定要综合判断,作出结论,一两个指标并非可靠。

你可能感兴趣的:(麻醉病例分享(四)气管导管误入食管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