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症》:女性主义的必要性及疲惫感

《厌女症》:女性主义的必要性及疲惫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厌女症》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上野千鹤子的作品。这本书用15章的篇幅分析了社会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厌女症情况,并在16章探讨厌女症能否超越的可能性。

《厌女症》在解剖当代男性与女性的这个领域,源源不断地给我提供新的见解,刷新我原有的认知,并且还能让我以调侃的语气说一句:原来男性其实是这样的生物啊。

不过写这篇读书笔记并不想谈论其中关于男性的某些观点(比如男性的发情对象很可能是她穿着的“短裙”而不是穿着短裙的“她”;男性讨厌同性恋其实只是害怕被X以至于被女性化……),而是想站在女性的角度,拎出其中的重要观点,并结合个人感受以证明女性主义的几个必要性及它可能会带给女性的疲惫感。

(注意:上野千鹤子写作这部书是立足于日本社会的基础之上,而中日两国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关系方面则有些许差异,须斟酌代入。本篇读书笔记以《厌女症》文本为基础。)


必要性一:(男人)将女人“他者化”,其实是把女人归入自己能够控制的“他者”范畴之中,这样的他者,既充满魅力又可以轻蔑。

简而言之,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当一个人处于“客体”地位时,他就处于被动状态,受人控制。这在家庭夫妇之间表现得很明显,丈夫往往是家中的决策者,妻子的行动需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丈夫往往掌握着家庭的收入来源,而妻子则无收入,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夫妇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当前女性主义者一直追求自身的高收入大概就是这种道理;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女人从小就被教育结婚后应尽职尽责地服侍丈夫,听从丈夫的话,如中国古时的“夫为妇纲”思想,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女性主义对抗的巨大障碍。

必要性二:①性的双重标准,是指面向男人的性道德与面向女人的性道德不一样。②性的双重标准将女人分为两个集团:“用于生殖的女人”与“用于快乐的女人”。

社会在性这块领域,对男人与女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男人的好色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女人好色就会被称为“淫荡”,这与社会历来对女性的强行压抑与人为定义有关,似乎女性的生理欲望是要被规则限定的,而这规则是父权制社会的专制产物,女性主义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破这不平等的性别规则,追求性的快乐也是女人应有的自由权利。除了压抑女性的生理欲望之外,社会还将女性物化为生殖的机器,在古希腊,女性与牲畜的地位等同,是比奴隶阶级还差一等的存在,女性的唯一功能就是繁衍后代,因而被称为“容器”,那么男性从哪里获得性的快感呢?这就是古希腊的“少年之爱”。所以当代女性主义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防止自身被物化,比如女人有权利决定生不生孩子。

必要性三:“性的自由市场”

在从前,男女婚姻绝大部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男性与女性没有选择的可能,优点是能让社会绝大部分的人都能够成家。但在如今,恋爱与婚姻已经自由化,市场化,女性应有权利去主动选择令自己满意的对象,而不是处于被男人挑的“性弱者”地位。但社会给女性的歧视往往使女性找不到好工作,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处于男性之下,受到男性的支配。“性的自由市场”要求女性必须改变这种歧视,为自己在性的市场选择更优质的性资源取得更高的平台。

必要性四:所谓“隐私”,对于强者,意味着不受公共权力牵制、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而对弱者,则成为得不到第三者的介入和保护、充满恐惧、必须服从的场所。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前常常占据新闻热点的家暴事件。俗话说,“清官难判家务事”,这是因为在大众的观念里,家庭是属于其他人的隐私领域。而家庭这个隐私领域又有荣辱的价值观念,因此即使家庭内部出现问题,绝大多数人也都是隐忍而已。家庭对于女性而言,则有着更多的外在束缚,比如当家暴发生的时候,其他家属往往好言劝告妻子“忍忍就过去了”。但结果往往是丈夫仍然暴虐,而妻子则不断受伤,甚至以自杀结束这种痛苦的家庭生活。而女性主义者则追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发声权利,摆脱家庭的庸俗“道德“,建立自己与丈夫的平等相处模式,维护自身利益。


疲惫感一:西蒙·德·波伏娃:女人不是生来而是变成的……是通过接受“女人”的范畴,通过自认“我,一个女人”而变成的。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已经对女性做了多方面的规戒和定义,而社会教化与学校教育又将这种意识形态植入女人的思想,又因为少有否定,因此“女人的范畴”就成为女人潜意识中难以察觉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不自觉的生存状态,并且努力向大众所认为的“女人”形象靠近。因而女性若想取得彻底的独立,首先就要正视心理深层的“女人范畴”,但否定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绝不是说说就能办成的事情。

疲惫感二:厌女症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产生于女人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扭曲的“女人范畴”之后的产物,认识得越深,自我厌恶感也越重。相同道理,克服自我厌恶也需要进行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

疲惫感三:女人有两种价值:自己获取的价值和他人(男人)给予的价值。/女儿要回应母亲的双重要求,既要像儿子,又必须做好女儿。

在社会中,女人在生活中需要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女强人的角色,二是女人的角色;在家庭中,女人也需要同时担任儿子与女儿的双重角色。而这也意味着当今社会的女人承担了更多的职责与压力,除此之外,如何平衡这两种生活情景里两种角色所占的比重,也是一个女人必须面对且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

疲惫感四:码了三个小时的字好累啊。


总结: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的话题此起彼伏,女性独立、男女平等等词似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口号。但如果仔细想想,或许我们对于女性主义的了解只局限于几个词而已。到底什么才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要求什么?怎样实现女性主义?实现女性主义后又会带来什么后果?这都是我们静下心来应该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厌女症》:女性主义的必要性及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