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学”的流浪汉网红大叔故事引发的思考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19191172083348598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文章,大致是介绍一位“博学”的流浪汉网红大叔(文章已粘贴至文上),我甚至看了两遍,我就在思考,一位高学历曾经还是发达城市的某单位的公务员干部,是出于什么原因会选择做一位捡垃圾的流浪汉?是社会环境的压迫?还是精神方面出现问题?我觉得这位大叔可以算做一位孤立的非常虔诚的自我约束能力强的苦行僧,对自我要求尤为的严格。说来也奇怪,一个具有非常明确价值观并且自我要求高的人,为什么不去选择做一位称职、有用的“传教士”,而是摈弃身上所有的附属物以及人生常规阶段发展,孑然一身的用原始的生存方式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和喜欢的事情?

      大叔说是因为理念的冲突。比如他说:小时候,因为捡垃圾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我也很难为情。但那个时候我就很纳闷,怎么讨饭的人不做事情,反而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劳动,反而被讥笑。最有趣的是,我捡的橘子皮有专门的人收,为什么还遭人笑话。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懂。

      我想这个问题,只是说明每个人对于事物的定义以及价值感官会有差异罢了,所以何必需要懂呢?

      又比如他说:为何坚持捡垃圾?我从小捡垃圾,但我并不以此为耻。这些年,我发自内心地就想为垃圾减量做点贡献。垃圾分类是源头治理,应该针对产垃圾的人。但在一个提倡垃圾分类的社会,我从小捡垃圾,反被嘲笑。这个苦我吃了26年了,就好像一碗饭,我觉得挺好,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好。有因为垃圾定罪的吗?报纸是报纸还是垃圾呢。我读了很多书,但直到现在都不明白垃圾是什么意思。它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很好的诠释:我无法改变世界,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大叔如此彻底的改变自己和做好自己。从一面看,一件事情坚持26年,这已经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们该歌颂这样的精神。但从另一面,也充分体现大叔因为环境的“残害”,经历了太多磨难,不敢勇于为自己的喜好及理想而去争取,其中的因素很多,我也无从得知,但是我想对这位大叔说,既然对自己的追求至死方休,并且你那么喜欢历史、那么爱读书、那么喜欢甘地,甚至想做官,愿意为垃圾分类做贡献,为什么就不愿意改变自己,让自己可以像甘地一样,将自己的价值观纳入到一生的事业中,言传身教,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创造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让这份价值更加卓越?

      不可否认,每个单元所凸显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标准,表现形式也从不单一。所以,大叔或许已经在目前的生存方式中深刻的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以及充实感。通过大叔这个故事,对我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案例。在未来,或许会有很多所追求的事物与现实发生冲突,甚至是更多的困境、险阻,但依然无法阻碍我追求梦想的步伐,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深深的正向影响身边很多人,一起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博学”的流浪汉网红大叔故事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