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贪官:我本为人

《人民的名义》火了,和最近火的电视剧很不一样,这是一部现代反贪剧。事实证明,不管什么题材的电视剧,只要实力过硬都可以大红大紫。极致的真实,加上艺术化的修饰,造就了接近真实,却又高于真实的《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贪官:我本为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剧一开始就是一个高潮,反贪局接到举报,前往侯勇饰演的一个处长家搜查贪腐证据。意外的是,在家里在办公室都一无所获,侯勇吃着他的炸酱面,还一板正经的给反贪局的同志们上思想政治课。

然而话说得太好听往往意味着有问题,言过饰非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搜查的一步步加深,处长的不安也一步步加重,于是他色厉内荏的发了一次火,把一个受到诬陷而倍感侮辱的正直官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可真是戏中戏,侯勇的表演可谓精彩至极。直到最后反贪局的同志将小处长带到了他悄悄挂在别人名下的别墅,他才真是有点绷不住了,这时,先不论表情如何变幻,我们正直的处长同志腿却先软了,失去双腿的美人鱼处长被反贪局的同志架进了自家别墅,还想垂死挣扎一下。然而心理却最终崩溃了,他哭着说出自己的心声:贪来的钱一分都没敢动,自己住筒子楼、吃杂酱面,只是趁没人注意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来别墅数数钱。坐怀宝藏而不可自处,最终为此搭上了自己的下半生,这又是何必呢。但想想这又是最真实的人性:贪而怯,怯而贪,不光存在贪官处长的人性之中,其实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人民的名义》——贪官:我本为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部戏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于人的刻画上,剧中没有一个人物是趋于脸谱化的。剧中谁是幕后黑手还没有浮出水面,但是每一个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令人敬佩与值得鄙夷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不论谁是黑手,他们都不是专做恶事的妖魔,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性的复杂与魅力就在于此——没有谁是全黑全白。这一点上主角侯亮平的人物设定便显得略逊一筹,他太完美、太正义,成为了全剧中最不接地气儿的存在。而陆毅的表现也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在一众老戏骨的衬托下黯然失色。事实上,在老戏骨的身上我只看到了角色,而在陆毅身上,我看到的是演员。


《人民的名义》——贪官:我本为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看了这部戏我一直在想,趋利而动本身人之天性,将我们和剧中的贪官易位而处,把持得住么?我不知道。可是既然是人之天性,那贪污受贿错了么?如果说错了,是不是人的天性就错了。可又对么?趋利是人之天性,向善也是人之天性,贪赃枉法罔顾他人利益,将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忘公义而讲私利枉为官员。比如剧中侯勇扮演的小官巨贪,给把刀让他杀猪或许都不敢,可是利益在前就能将老百姓的家破人亡视而不见,不是没良心,是良心被贪心所蒙蔽。这样的贪欲世世代代流传于人类的血液中,义正言辞的指责顶用么?不顶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能让贪婪彻底销声匿迹么?也不行,贪婪的人很少为了未知的结果而却步,不然也很难被称作为贪婪了。

或许只有从孔子和的他的两个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一般。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孔子的观点,不能将利与义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或许人性的贪婪与对物质的渴求只可抑制,不能制止,但却可以疏导。什么时候,当利与义不再对立,人们可以求义得利,而非背义得利,才是真正的理想社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的名义》——贪官:我本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