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_第1张图片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总是记不住?

为什么遇到问题,我们总无法举一反三?

为什么明明觉得自己会了,但却又常常一筹莫展?

在《请停止无效努力》中,作者圈圈道出了这一现象的根源,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越学越迷茫的原因所在,因为这种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学得越多,不仅容易信息过载,更浪费时间。他指出,要想走出低效学习的误区,在碎片化的环境中保持深度思考,关键在于建立知识体系。

这是因为知识体系可以帮我们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举一反三,从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解决,随机应变,真正学以致用,把知识变为能力。

那么,知识体系如何建立?

首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知识架构、知识内容、内容间的联系。

步骤一:明确学习的目的

当你开始学一个领域的知识点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它?准备把它用在何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都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尤其当我们工作之后,我们读书很多时候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学习不能帮助我们,我们是很难有动力去学习的。

比如说,我喜欢写作,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时候,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需要做两件事情。阅读和练笔。所以,为提高阅读能力,这时候我就会针对性地多看一些阅读相关的书籍;此外,看完了书我还要记笔记,积累素材,勤练笔,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而阅读和写作实际上也是两种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架构。只有当阅读和写作真的都搭建得足够好的时候,写作能力才会有提升。

步骤二: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当我们对一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要搭建这个领域的知识架构,就要寻找各种可靠的渠道。那么什么是靠谱且高质量的渠道呢?主要有三种: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还是上面的那个问题,要提高写作能力,可能根本并不知道怎么提高。这时候,我们可以向讲授写作课的老师咨询,或者任何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比如现在在行上面就有很多行家,互联网把各个领域的牛人都集中了起来,也为普通人提供了很多学习的资源,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专业网站就更不说了,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很多。

经典书,为了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那么建议一定要系统地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虽然说某些书可能并不是很有趣味,但在读这些经典书的过程中,我们的将会建立起这一领域全面的认识。

步骤三: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每个的人的知识体系都不尽相同,所以,当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要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

比如你的职业是新闻记者,你想提高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写作能力,这时候你的知识体系更多的就应该偏向于新闻写作,在这方面建立起适合你自己的知识架构。

步骤四: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知识架构建立起来后,要做的事就是填充知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填充知识呢?

我一般是这么做的,因为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写稿的时候如果能适时地引用一些金句,那么文章的高度会拔高不少。所以平时阅读的时候,遇到一些好的我觉得以后可能用得上的,我就会把它复制到印象笔记里,或者截图保存。这样就实现了对碎片化阅读的有效提炼和运用。

步骤五、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之所以不会运用,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和问题之间是割裂和脱节的。那么如何将知识和问题关联起来呢?

关键在于二者都像对方靠。

知识问题靠。每学习到了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们就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呢?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二八定律,即社会上80%的财富被20%的人所掌握。后来擅于学习思考的人根据这一不平衡法则提出,工作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只占20%,其他80%的事情都是不那么重要的,根据这一法则,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更多精力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干着急是没用的,而要回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看哪个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长久这样训练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哪些问题该用哪类知识。

所以,要让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关键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和问题关联起来,真正让知识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