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抱怨的人

我在Emory没有太多知心的朋友,彦君大概是一个,以至于我不写她的名字,也不觉得内疚或是堂皇。话说我和室友们成为朋友算是用了整整四年,因为虽然是同宿舍,但她俩不理解我这细腻如沙漏的内心。彦君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彼此都还算是细腻,所以变成朋友的时间大概也少了很多。

最近我和彦君经常一起说话的时候,一个中心主题就是抱怨的人。觉得自己活的世界太压抑,配不上自己的顶世卓学;或者觉得自己太无能,从这世界里面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些觉得拒绝就是人生的墙,我永远走不出去,因为我知道墙在那里。

彦君前两天告诉我她坐shuttle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来自中国的生物post doc。Emory法学虽然不济,生物、医学还是全美顶尖的。这位post doc说自己现在的专业学之无望,想学一些更有希望的技能,比如bio stat;然而,天妒英才,自己的时间、资金已经不允许再学一门技能的奢侈。不想回中国,又留不在美国,试问天下有哪里是我的容身之处。我突然想起杨绛给一个同学回信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看书太少”。这位post doc大概也是相似的问题吧,自我质疑得太多,作出改变得太少。

Emory的LLM项目当中有很多中国学生。大家都在准备考bar。以我的经验来说,如果在美国考过bar,就算回到国内律所工作,薪资和社会地位也是会多一些的。听说去年,LLM当中只有一个人考过了纽约的bar。我的好朋友雪告诉我,她在加州交换的时候,最大的目标就是bar,每天勤勉地学习,什么都不管不顾,一年时间考下了加州的bar。我把雪的故事匿名地告诉了一个LLM的学生,然而她却说书太贵所以要等便宜的书出来再买;对于自己而言实习、上课也很重要。我还能说什么,过不了bar难道不是肯定的吗?我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和雪每天泡三教、四教和图书馆,她为了准备考试可以在自习桌前面石化一天。我觉得自己就算再努力,也比不上雪了吧,想想人家可是状元,美女中的美女;我老张呢,虽然经过整改之后其貌小扬,但照样是屌丝中的战斗丝,时常告诉自己没有资格不努力的战斗丝。为什么掏800美元考bar觉得是必要的,为之努力就不重要了呢?

可能是我自从念了law school,对自己狠了很多,对别人也狠了很多吧。这大概是标志我从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转变成一个刁钻刻薄的职场女吧。只是切实感受到“觉得自己不行”就像是一个诅咒,一旦让自己陷入,就要花无尽的时间来拯救,这份无处可依的空虚感,不但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梦魇,还是一个容易影响他人的黑洞。我若是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仰望星空不是仰视星空,脚踏实地不是眼高手低,大概也不会像现在,听到抱怨会觉得不快,听到自卑会觉得无奈吧。我什么时候能像婉若说的一样,听到不想听的、看到不想看的,感觉到不想感觉的,都平静泰然,那时大概才会敢于主动走到抱怨和自卑身边,好像它们都不存在一样,那样的自信。

如花2014.2.14情人节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抱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