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在你眼中这是特立独行,还是“叛逆”?

小一:在你眼中这是特立独行,还是“叛逆”?_第1张图片

晚上参加了樊登读书会驿站线下的分享会,分享《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在聊到孩子叛逆的话题中提到“孩子为什么叛逆”?

特地百度了下“叛逆”的注解

小一:在你眼中这是特立独行,还是“叛逆”?_第2张图片

记得虫虫二年级语文考试中有道课文阅读题,说的是小熊家离河边很远,熊妈妈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于是小熊就想在自家门口挖口井让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但是小熊挖了一会觉得累了就放弃了,由妈妈代劳,最终妈妈挖出了井水,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告诉孩子做事不能像小熊那样三心二意。

考卷上的题目是这么问的: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正确答案为:不喜欢,因为小熊半途而废,不懂得坚持。孩子拿着考卷哭着说:妈妈,老师说我这题是错的,我不可以喜欢小熊,为什么呀?我很喜欢小熊,因为他帮妈妈挖井是因为心疼妈妈每天挑水会很累。

我告诉孩子,她可以喜欢小熊,妈妈也喜欢,因为我们都觉得小熊是懂事的孩子。

在孩子的认知里,喜欢就是喜欢,简单存粹。好比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吗?这是不是很多人眼里的“叛逆?”

小一:在你眼中这是特立独行,还是“叛逆”?_第3张图片

国内的应试教育向来不缺标准答案,统一的标准答案把孩子打造成一条生产流水线上出来的“人才”,没有太多自己的思想,不懂得思考。学而不思,知识就还是知识,变不成智慧。

如果孩子的答案超过预定的答案,但是有一定道理,我觉得孩子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这样才可以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孩子的想象力才不会被扼杀。

记得以前看到个评论,说的就是关于考试标准答案。话说作家莫言,有次女儿将他著名作品中的一段借用写进文章中,结果老师阅卷后女儿拿给莫言看:他的作品没有一句不是病句。

还有作家王蒙,在爱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后,一时手痒拿起试卷做了起来,大作家也得了个不及格……在语文教育的标准化、程式化评价标准面前,连作家都甘拜下风。

可能是我从小让虫虫自由选择,很多事情由她自己决定,所以孩子从小性格独立、有主见,很多事情喜欢自己做决定。我很喜欢虫虫的性格,但是在常规人看来,这孩子就是“不服管教”,“不听话”,连我也曾经因为老师们的投诉而觉得是不是我家虫是叛逆的孩子?

事实上虫虫只不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欣赏她的独特个性。很多人看来是“叛逆不服管教”,在我看来是“特立独行”。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在“标准化”体制下,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孤军奋战,游走在惩罚与娇纵的边缘,也不知道什么是合理的界限。但是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事上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试一样,育儿也一样。

言论自由,这仅仅代表一个孩子妈妈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一:在你眼中这是特立独行,还是“叛逆”?)